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Dell Pro 14 Plus深度体验:AMD锐龙AI加持,专业商用轻薄本效能与智能双进阶

   时间:2025-09-19 23:51:30 来源:小AI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全球商用个人电脑市场中,戴尔始终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根据市场研究机构Canalys发布的数据,2024年戴尔以15.3%的市场份额位居全球第三,全年出货量达到3910万台。特别是在北美等重点商用市场,戴尔长期保持着领先优势,展现出强劲的市场竞争力。

为顺应商用PC领域的发展趋势,戴尔科技在2025年CES展会上宣布重大产品战略调整。公司决定整合沿用数十年的子品牌体系,推出全新的Dell、Dell Pro和Dell Pro Max三大产品系列。每个系列下又细分Base(基础款)、Plus(进阶款)和Premium(高端款)三个层级,通过这种立体化的产品矩阵,帮助用户更精准地选择符合需求的设备。

作为Dell Pro系列的旗舰机型,Pro 14 Plus延续了Latitude系列的专业基因,专为商务人士打造。这款产品搭载了AMD锐龙AI 7 Pro 350处理器,集成50 TOPS算力的NPU单元,为企业用户提供强大的本地AI运算能力。值得注意的是,这是戴尔商用部门与AMD在时隔多年后的再次深度合作,合作范围涵盖笔记本、服务器和工作站等多个领域。

核心配置方面,测试机型采用32GB(8GB×4)LPDDR5 7500MHz双通道内存,实测读取速度达62922MB/s,写入速度100944MB/s。512GB PCIe 4.0 NVMe SSD在半盘状态下仍能保持5195.71MB/s的顺序读取速度和4071.92MB/s的写入速度,存储性能表现优异。

处理器采用台积电4nm工艺制造,配备4个Zen 5高性能核心和4个Zen 5c高能效核心,形成8核16线程架构,最高主频可达5GHz。集成Radeon 860M显卡基于RDNA 3.5架构,配合XDNA 2架构的NPU单元,可提供50 TOPS的AI专用算力。这种混合架构设计既保证了高负载任务的处理能力,又能在日常使用中有效控制功耗。

在持续40分钟的FPU单烤测试中,处理器稳定运行在25W功耗下,核心温度控制在69.8℃。机身表面温度分布合理,WASD键位区域仅38.6℃,腕托处温度更低,确保长时间使用的舒适性。CineBench系列测试显示,在25W功耗限制下,处理器仍能发挥出优秀的多核性能。

图形性能测试中,3DMark Time Spy项目得分2548,Fire Strike项目得分6871,Night Raid项目得分超过30000。这意味着设备能够流畅运行《战地5》等3A游戏在1080P分辨率下的表现,对于商务本而言堪称出色。实际游戏测试显示,在1080P分辨率下,设备能够保持50fps以上的稳定帧率。

生产力测试方面,PCMark 10现代办公基准测试得分7065,应用程序测试得分15555,轻松应对网页浏览、文档处理和视频会议等日常办公需求。UL Procyon办公室生产力测试得分6738,在模拟多任务办公场景中表现优异。照片编辑测试得分6024,视频编辑测试得分10365,展现出处理专业内容创作的能力。

AI性能是这款产品的核心亮点。UL Procyon AI文本生成测试显示,在Phi-3.5-mini模型下得分299,平均输出速度达26.52 tokens/s;在13b规模的LLAMA 2模型下,平均输出速度为9.06 tokens/s。本地部署的DeepSeek R1模型测试中,7b模型运行速度达17.15 tokens/s,14b模型达8.66 tokens/s,提供流畅的本地AI体验。

基于Windows 11系统,设备支持多项AI增强功能。工作室效果可实现实时背景虚化和人物追踪;单击以执行功能提供类似手机识屏的便捷操作;实时字幕支持44种语言转英文、27种语言转中文的实时翻译;增强搜索功能通过自然语言处理,大幅提升文件检索效率。这些功能均依赖NPU单元的本地运算,无需网络连接即可使用。

外观设计延续商务本经典风格,铂金银色金属机身采用阳极氧化工艺,触感细腻。14英寸FHD+防眩光屏幕配备物理摄像头遮盖,保障隐私安全。键盘提供两档背光调节,1.5mm键程带来舒适输入体验。接口配置丰富,包括双USB-C(支持PD3.1和DP2.1)、双USB 3.2 Gen1、HDMI 2.1、RJ45网口和3.5mm耳机孔,可选SIM卡槽。

续航表现超出预期,55Whr电池在PCMark 10现代办公测试中取得14小时13分钟的优异成绩。配备的65W Type-C适配器支持快速充电,满足移动办公需求。整机重量控制得当,在保持商务属性的同时,提供了出色的便携性。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