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智能修图软件一键优化照片,到自动驾驶技术重塑交通格局,再到智能问答系统瞬间解析复杂问题——人工智能(AI)已不再是科幻作品中的设想,而是深度融入生产生活各领域,悄然改变着人类与数字世界的交互模式。然而,技术发展的双刃剑效应也随之显现:部分用户利用AI生成虚假“卖惨”视频博取流量,某品牌宣传图出现“花生长在树上”的低级错误,这些乱象不仅误导公众,更对网络空间安全构成威胁。
在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主论坛上,《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2.0版正式发布。该框架首次提出AI安全风险分级原则,明确可信AI的基本准则,并从技术防控与综合治理双维度制定应对措施。此举旨在为高速发展的AI技术划定安全边界,确保其在创新轨道上稳健前行。正如专家所言:“技术突破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只有筑牢风险防控网,才能让AI真正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
本届宣传周以“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以高水平安全守护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强调技术进步需与安全保障同步推进。当前,AI应用已从“工具层”向“决策层”渗透,若忽视算法伦理与应用规范,即便再高效的技术也可能引发连锁风险。例如,某些AI生成内容因缺乏专业审核,导致虚假信息扩散,造成社会认知混乱。因此,动态调整治理策略、构建可信可控的AI生态,成为本次宣传周的核心议题。
多方协同共治成为破解安全难题的关键路径。宣传周期间,由科研机构、互联网企业、安全厂商等60余家单位联合发起的《人工智能安全行业自律倡议》引发关注。该倡议明确将安全视为AI发展的生命线,呼吁产业界共同构建可控、可信的生态体系。发起单位代表指出:“单一主体的力量有限,唯有跨领域协作,才能形成覆盖技术研发、应用部署、风险监测的全链条治理格局。”
开幕式上,12387网络安全事件报告平台同步启动。该平台旨在畅通公众举报渠道,鼓励全民参与网络空间治理。技术人员演示了平台操作流程:用户上传可疑内容后,系统将自动分析并转交相关部门处理。这一举措凸显了“网络安全靠人民”的理念——只有每个人都成为信息真实性的守护者,才能从源头遏制虚假信息传播。
随着AI技术向各行业深度渗透,“人工智能+”场景日益丰富。从医疗诊断到教育辅导,从工业制造到金融服务,技术的价值最终体现在服务人类福祉上。而这一切的前提,是构建起严密的安全防护体系。正如宣传周所传递的信号:唯有以高水平安全护航,才能让技术创新真正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