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AI规模化浪潮下,华为数字金融如何以长期主义赋能行业转型?

   时间:2025-09-24 07:49:51 来源:互联网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调研机构IDC最新数据显示,大模型与智能体在工业企业的应用比例正快速攀升。2024年渗透率仅为9.6%,而到2025年已激增至47.5%。其中,超过73.7%的企业不再满足于试点阶段,而是将AI技术扩展至数十个业务场景,实现深度落地。

谷歌云发布的《生成式AI投资回报》报告显示,在接受调查的2500余位企业高管中,超过70%表示部署生成式AI的首年便获得实际收益。这一趋势表明,AI技术正从辅助工具向核心生产环节渗透,企业评估标准也从技术先进性转向投资回报率。

客户需求发生显著转变,从早期技术验证转向实效导向。他们开始系统计算AI的投入产出比,要求解决方案提供商提供可量化的业务增长与财务回报。在此背景下,华为在全联接大会上推出多项创新产品,重点展示行业智能化转型实践。

作为金融领域的技术服务窗口,华为数字金融军团发布FAB金融智能体加速器。该平台包含50余个专用场景工作流和30余个原子化能力,将典型场景开发周期从数月缩短至数周。通过数据合成、提示词优化等技术,实现90%以上意图识别准确率和85%以上任务调度准确率。

华为数字金融军团CEO曹冲强调,公司定位不仅是AI基础设施提供商,更要助力客户实现商业成功。针对金融业AI变革的结构性机遇,华为构建了覆盖平台、模型、场景的开放生态体系,基于昇腾算力底座持续迭代升级。

金融行业AI应用经历三个阶段:1970年代完全手工操作,1980年代引入计算机实现业务自动化,21世纪初进入信息化阶段。当前正迈向数智化变革,2021年《“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明确推动AI技术在金融领域的深化应用。

工商银行半年报显示,已有100余个业务嵌入AI智能体;邮储银行开展230余项大模型场景建设,智能审贷助手每日处理超3万笔业务。中国银行业协会数据显示,数字化领先银行的股东回报年均增长8.2%,显著高于落后银行的4.9%。

行业面临数据安全、模型可信度、算力不足等挑战,特别是中小银行存在人才和资源短板。华为数字金融军团通过技术升级,推出零信任园区网、量子安全广域网等安全方案,构建全链路数据处理能力,将数据湖升级为知识湖,提升AI决策准确性。

服务金融客户15年来,华为从硬件供应商发展为全栈式技术服务商。根据沙利文与IDC统计,华为云连续两年位居中国金融行业大模型市场份额第一。目前拥有150余家金融解决方案生态伙伴,服务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600余家金融机构。

面对AI时代需求,华为数字金融军团调整战略方向,新增证券和保险军团。推出的FAB平台采用功能解耦和模型分层设计,避免烟囱式开发。通过MCP生态和知识库,客户可快速定制组装能力,实现与第三方服务的无缝连接。

在生态建设方面,华为将“智慧金融伙伴出海计划”升级为“融海计划”,包含金融伙伴出海、方案精筑、睿变创新三个子计划。与长亮科技合作35天完成菲律宾数字银行核心系统上线,与神州信息开发的分布式系统处理能力达每秒万笔交易。

人才培养方面,华为已完成30余家金融机构的AI实训,培养超2000名专业人才。计划在国内培养5000名AI人才,在海外培养5000名数智化人才,并完成5期银行数字化转型海外班。

曹冲指出,AI对金融行业的变革是深远的,既要积极布局长期价值,也要脚踏实地推进短期实践。华为将从底座、模型、知识等八个维度构建能力,通过共创模式支撑客户AI变革有效落地。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