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人工智能搜索市场正迎来新一轮竞争高潮。谷歌近日宣布,其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交互式搜索服务正式面向西班牙语用户开放,覆盖全球超过5亿使用该语种的人群。这一举措标志着谷歌AI搜索战略从英语市场向多语言领域的深度拓展,此前该功能已在美国、英国和印度等英语国家率先落地。
与传统搜索模式相比,谷歌AI搜索的核心创新在于构建"类人对话"场景。用户可通过自然语言连续提问,系统不仅能理解上下文逻辑,还能支持图片上传交互。例如,用户上传一张建筑照片即可获取相关历史信息,或通过多轮对话深入探讨复杂议题。在8月的产品升级中,谷歌为付费订阅用户新增了餐厅预订功能,并计划将服务场景扩展至演出票务、旅行规划等领域。
技术整合方面,谷歌正加速AI能力向全产品线的渗透。本周同步推出的安卓系统照片编辑功能,允许用户通过对话指令调整图像参数。其订阅服务体系也在持续扩张,继印度尼西亚试点后,Google AI Plus服务已新增40个国家市场。这种"基础服务免费+增值功能收费"的模式,与竞争对手形成差异化竞争。
面对谷歌的强势布局,OpenAI近期推出分层服务策略应对。其新推出的ChatGPT Go套餐定位中端市场,定价介于免费版与20美元/月的高级版之间。该服务在印度首发后迅速扩展至印尼市场,核心优势在于提升交互效率——用户提问次数、图像生成量及文件处理量达免费版的10倍,同时强化了对话记忆功能,可基于历史交互提供个性化建议。
为厘清产品定位,谷歌特别区分了AI模式与AI概览两大功能。前者是独立的对话式交互平台,用户可直接与Gemini大模型深度互动;后者则作为传统搜索的补充模块,在结果页顶部生成简明信息摘要。这种功能分层既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也体现了谷歌在AI搜索领域的技术纵深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