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云栖大会上,阿里巴巴集团CEO兼阿里云智能集团董事长吴泳铭发表重要演讲,系统阐述了阿里巴巴对通用人工智能(AGI)及超级人工智能(ASI)的战略布局。他指出,AGI的实现已成必然趋势,但终极目标在于开发具备自我迭代能力、全面超越人类的ASI。为此,阿里巴巴提出ASI发展的三阶段演进路线:第一阶段为“智能涌现”,AI通过海量知识学习形成泛化能力;第二阶段是“自主行动”,AI掌握工具使用与编程能力以辅助人类,当前行业正处于此阶段;第三阶段为“自我迭代”,AI通过连接物理世界实现自学习,最终超越人类。
为实现ASI目标,阿里云明确了“全栈人工智能服务商”的战略定位,并通过两大核心路径推进:一是坚持通义千问模型的开源开放路线,致力于打造“AI时代的Android”;二是构建“下一代计算机”超级AI云,为全球提供智能算力网络。为支撑这一愿景,阿里巴巴宣布未来三年将投入3800亿元建设AI基础设施,投入规模超过过去十年总和。根据规划,到2032年,阿里云全球数据中心能耗规模将较2022年提升10倍。
关于超级人工智能时代的人类与AI协作关系,吴泳铭认为,ASI将带来全新的协同模式。例如,程序员可通过简单指令让AI在12小时内完成系统开发,这预示着未来每个家庭、工厂和公司都将拥有24小时服务的Agent和机器人。他预测,未来每个人可能需要100张GPU芯片来支持工作需求。ASI将像电力放大人类体力一样,指数级放大人类智力,使10小时的产出提升十倍甚至百倍。历史表明,技术革命在释放生产力的同时,总会创造更多新需求,人类将因此变得更强大。
在云栖大会技术发布环节,阿里云智能首席技术官周靖人公布了多项突破性进展。通义大模型系列实现七项关键升级,在模型智能水平、Agent工具调用、Coding能力、深度推理和多模态交互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其中,旗舰模型Qwen3-Max性能超越GPT5和Claude Opus 4,跻身全球前三。该模型预训练数据量达36T tokens,参数超过万亿,在SWE-Bench Verified测试中以69.6分位居全球第一梯队,在Tau2-Bench工具调用测试中取得74.8分,超过Claude Opus4和DeepSeek-V3.1。其推理模型在数学推理测试AIME 25和HMMT中均获满分100分,创国内首次。
同期发布的Qwen3-Next架构采用混合注意力机制、高稀疏度MoE结构和多token预测技术,总参数80B仅激活3B即可媲美千问3旗舰版235B模型,训练成本较密集模型降低超90%,长文本推理吞吐量提升10倍以上。编程模型Qwen3-Coder通过与Qwen Code、Claude Code系统联合训练,推理速度和代码安全性显著提升,此前已在OpenRouter平台实现调用量激增1474%,位列全球第二。
吴泳铭透露,阿里云正在构建全球领先的AI超级计算机,通过AI基础设施与模型的深度协同,确保通义千问模型在阿里云上的调用和训练效率达到最优。目前,阿里云运营着中国第一、全球领先的云计算网络,覆盖29个地域的90个可用区。据Omdia 2025年上半年数据,中国AI云市场中阿里云占比35.8%,超过第二至四名总和;在已采用生成式AI的财富中国500强企业中,超53%选择阿里云,渗透率位居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