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上海大学主办的“激活新质生产力,培育文化新业态——数智驱动下的文化创新与设计实践”主题论坛在世界设计之都大会主会场拉开帷幕。论坛聚焦数智技术与文化创意的深度融合,探讨如何通过科技赋能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为文化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上海大学副校长王从春在致辞中指出,数智技术与设计实践的融合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路径,也是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的重要机遇。他强调,高校应主动服务国家战略,推动文化与科技双向赋能,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创新体系。
多位国内外专家从不同维度解读了数智时代的文化创新路径。GGAC全球游戏动漫美术概念大赛创办人林永民通过平台数据分析发现,近年来国风数字艺术作品占比显著提升,年轻创作者以创新表达激活传统文化,为文化出海提供了新思路。日本多摩美术大学佐佐木成明教授则聚焦中日韩纹样文化共性,提出利用数字技术实现传统纹样的现代化转化。
清华大学未来实验室主任徐迎庆分享了跨学科设计实践成果,包括无障碍设计、嗅觉计算等领域的突破。他提出“天马行空想、脚踏实地做”的理念,强调学科交叉对文化创新的推动作用。上海大学刘丽兰教授介绍了数智孪生技术在高端装备领域的应用,该技术已实现大飞机、航天装备的全流程质量控制,为制造业升级提供了技术支撑。
论坛期间,上海市设计创新中心正式揭牌,创意中国设计联盟数字艺术设计专业委员会同步成立。这两个机构的设立将为上海设计产业提供创新平台,推动设计成果转化与产业升级。
在民间文化数字化领域,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与台州市文联、天台县委宣传部签署“台州计划”战略合作协议。该项目将聚焦地方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创新利用,挖掘台州地域文化特色,构建历史文脉与当代价值的连接纽带。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项目旨在形成可复制的数字化模式,推动全国民间文艺生态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