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奥特曼对话量子计算奠基人:GPT-8能否证明AI具备超级智能?

   时间:2025-09-28 19:11:46 来源:互联网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一档备受关注的科技对话节目中,OpenAI首席执行官萨姆·奥特曼与量子计算领域泰斗戴维·多伊奇展开了一场关于人工智能本质的深度探讨。这场跨越代际的对话,因涉及AI意识与超级智能的争议性议题,引发了科技界与公众的广泛讨论。

节目伊始,主持人抛出问题:奥特曼是否真将多伊奇所著的《无穷的开始》视为挚爱?奥特曼坦言,这本书前五十页便展现出惊人的思想魅力,尤其令他震撼的是书中关于人类价值的阐述——即便在AI时代,人类仍拥有无限探索空间与创造可能。这种对人类独特性的肯定,为后续的争议性讨论埋下伏笔。

当话题转向AI意识时,两位嘉宾的分歧逐渐显现。多伊奇通过个人经历展开论述:他的电脑里保存着一份"被打脸清单",其中万维网与ChatGPT的出现都曾颠覆他的认知。这位量子计算奠基人指出,ChatGPT虽能进行自然语言对话,但其本质仍是知识体系的副产物,这与他定义的"解释性创造力"存在本质差异。

"图灵测试从来不是衡量通用智能的标准。"多伊奇强调,真正的智能应具备主动选择动机的能力,而现有系统不过是在机械转化提示词。他以爱因斯坦发现相对论为例,指出人类认知的核心在于提出解释性猜想并验证的过程,这种能力目前尚无任何程序能够复制。

面对多伊奇的质疑,奥特曼抛出极具挑战性的假设:若未来GPT-8不仅解决了量子引力难题,还能清晰阐述其思考路径与研究动机,这种表现是否能被认定为具备意识?他特别强调,即便输出形式仍是语言模型,但解决问题的实质不容忽视。

多伊奇对此展现出开放态度,他承认"过程故事"确实是判断智能的关键。这位牛津大学教授进一步解释,判断AI是否具备意识,需考察其是否拥有类似人类的解释性创造力,而非单纯依赖输出表现。这种观点与他早前关于"灵感属于人类"的论断形成微妙呼应。

作为量子计算与信息理论的奠基人,多伊奇的学术履历堪称辉煌。1985年他提出的量子图灵机理论,为量子计算机奠定了数学基础;1992年与Richard Jozsa合作的算法,首次证明了量子计算的指数级加速优势。这些突破性成果,使他成为当之无愧的学科先驱。

这场对话折射出当前AI发展的核心困惑:当机器能够完成人类引以为傲的创造性工作,我们该如何重新定义智能?多伊奇强调的"讲述自身故事"能力,与奥特曼提出的"过程验证"标准,实质上触及了哲学层面的根本问题——意识是否可被量化?这种争议在网友中引发强烈反响,许多人指出AGI标准的模糊性正导致目标不断漂移。

值得注意的是,两位嘉宾都认可技术发展的不可预测性。多伊奇坦言自己曾多次低估技术突破,奥特曼则表示愿意为错误判断建立"记录清单"。这种学术严谨性,使得对话超越了简单的观点交锋,成为观察科技伦理演变的珍贵样本。

随着AI技术加速迭代,关于机器意识的讨论将持续发酵。这场跨越量子计算与人工智能领域的对话,不仅展现了顶尖科学家的思维碰撞,更揭示了人类在面对智能革命时的深层焦虑——我们究竟在创造工具,还是在培育新的生命形式?这个问题的答案,或将决定未来文明的走向。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