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在汽车维修领域深耕二十年的资深技师近日提出观点:对于计划五年内不换车的消费者而言,纯电动汽车可能是比增程式电动车更优的选择。这一论断与当前市场趋势形成鲜明对比——以理想、问界为代表的增程式车型正凭借"无续航焦虑"的宣传口号快速占领市场。

这位维修专家用"双厨具理论"形象解释技术差异:"增程式车型同时配备燃油发动机和电动系统,就像厨房里同时摆放中餐灶台和西餐烤箱,看似功能全面,实则占用空间且维护成本翻倍。"数据显示,增程式车型的三套动力系统(发动机、发电机、电池)使故障率比纯电动车型高出40%,五年后可能同时面临发动机积碳和电池衰减的双重困扰。
经济性对比更显悬殊。以30万元级车型为例,五年行驶10万公里的能耗成本显示:增程式车型约5.2万元,纯电动车型仅需1.8万元。若计入保养费用(增程式需定期更换机油、火花塞等),总成本差距可能突破4万元。残值率数据也印证了这一观点:三年车龄的增程式车型残值率为45.2%,而纯电动车型达到58.7%,20万元的车辆五年后差价可达2.7万元。
充电基础设施的完善正在改变使用体验。全国充电桩数量从2018年的不足30万根激增至2024年的340万根,高速公路服务区超充桩覆盖率超过95%。技术进步更带来质的飞跃:宁德时代麒麟电池实现充电10分钟续航400公里,800V高压平台普及使充电效率大幅提升。反观增程式车型,多数仍不支持高压快充,充电速度仅为纯电动车型的三分之一。

冬季续航表现也颠覆传统认知。维修专家指出:"增程式车型冬季仍需启动发动机供暖发电,能耗反而更高。新一代纯电动车配备的热泵空调和电池预加热技术,已将低温续航衰减控制在30%以内。"数据显示,90%的私家车年行驶里程低于2万公里,其中80%为城市通勤场景。"为每年几次的长途出行选择复杂昂贵的增程系统,可能并非理性决策。"这位技师总结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