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技术的世界里,芯片、操作系统和数据库并称为三大核心基础软件。数据库作为数据存储、管理与应用的核心枢纽,既是企业IT系统的心脏,更是国家信息产业自主可控的重要基石。过去二十年间,中国数据库产业从“几乎空白”到“百花齐放”,经历了艰难探索与厚积薄发。而在这段历史进程中,有一位长期扎根一线、推动核心技术突破的技术专家始终默默耕耘,他就是资深数据库研究者何振兴。
2002年,何振兴正式投身软件开发行业,成为华北计算技术研究所的一名软件工程师。当时,中国数据库领域几乎被国际厂商垄断,Oracle、IBM DB2、Microsoft SQL Server占据主流市场,本土数据库技术人才稀缺。彼时的软件开发者更倾向于应用层创新,而很少有人敢挑战底层核心数据库的研发。面对这种困境,何振兴却选择了最难的一条路,他敏锐地意识到,如果没有一批人扎根底层,便永远难以摆脱对国外核心产品的依赖。于是,他主动投身数据库相关的底层研究,开始积累最基础的技术功底。
2004年,何振兴加入北京万里开源软件有限公司,担任软件工程师高级经理,并在短时间内脱颖而出,成为当时少数能够深入数据库内核研发的工程师之一。他不仅深度参与了Turbolinux操作系统的开发,还兼任MySQL中国研发中心负责人,带领团队直接投入数据库核心模块的研发工作。在国外厂商几乎全面占据市场、国产数据库人才仍极度匮乏的背景下,他选择主动与国际前沿保持同频,直面全球一流数据库技术的挑战。这段经历对他意义非凡:在与全球数据库社区的深度互动中,何振兴不仅积累了数据库内核设计的经验,更培养了对数据库架构的前瞻性思考,为他日后主导国产数据库研发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兴起,中国的金融、电信、政务、能源等领域对高并发、大规模分布式数据处理的需求日益迫切,如何在国产系统中实现“分布式+高可用+事务处理”的平衡,成为国产数据库必须面对的难题。正是凭借前期十年间扎实的内核开发经验与对国际技术潮流的深刻理解,何振兴带领团队在国产数据库研发道路上走在了行业前沿。
2017年11月,何振兴受邀加入北京易鲸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担任CTO。他的使命非常明确,带领团队在国产化大潮中,打造能够支撑关键行业应用的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在他的带领下,团队以Trafodion为基础,深入设计并开发了适合中国金融、电信场景的分析型与事务型分布式数据库系统。这不仅是一个产品研发过程,更是一场攸关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安全的技术攻坚战。
在易鲸捷任职期间,何振兴主持了多个具有代表性的项目。他主导建设了贵阳银行核心业务沙箱测试系统,让银行能够在不影响生产业务的情况下,灵活验证新业务和新规则,大幅提升了系统的安全性和灵活性。在此基础上,他又带领团队完成了贵阳银行核心业务系统易鲸捷国产数据库应用,这是全国银行业率先将核心业务系统迁移至国产分布式数据库的案例,意义重大。与此同时,他推动了贵阳农商银行易鲸捷国产数据库应用试点项目,为中小银行的数据库国产化探索提供了可复制的范本。除此之外,他还承担了中国联通总部cBSS1.0架构优化研发工作,通过数据库架构升级,有效支撑了通信行业海量用户和高频交易场景下的稳定运行。这些项目覆盖了金融和通信两大关键行业,从银行核心业务到电信运营商架构优化,都体现出国产数据库在复杂场景下的实用性与可靠性。它们不仅解决了行业的“燃眉之急”,也为整个国产数据库生态积累了宝贵经验。
在采访中,何振兴曾提到:“做数据库,不是写一个应用那么简单,它更像是一座桥,承载着整个信息世界的重量。” 这句话,既道出了数据库研发的复杂与艰辛,也展现了他作为一名资深专家的使命感。今天,中国数据库产业正在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无论是国家信创工程的推进,还是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对高性能数据引擎的需求,都为国产数据库提供了广阔舞台。二十多年来,何振兴始终坚守在数据库技术研发的第一线,从一名普通的软件工程师到引领行业变革的技术专家,他的成长历程见证了我国数据库行业的发展与进步。面对未来,何振兴表示,他将继续深耕数据库领域,带领团队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推动国产数据库向更高水平迈进,为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