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段关于网约车服务的视频在网络上引发广泛关注。视频中,一名乘客在乘车过程中发现,所乘坐车辆的驾驶位旁张贴着“聋人司机”的标识,标识上详细注明了服务提示:接近目的地时可轻拍司机肩膀示意,如需更改路线需提前告知或通过手势指引,同时提醒乘客下车时携带好随身物品,并请求给予五星评价。
然而,令乘客感到不安的是,行车过程中司机多次低头操作手机,屏幕显示内容为短视频平台。这一行为被乘客拍摄并上传至网络,迅速引发关于特殊群体就业与公共安全的讨论。
针对此事,网友观点呈现两极分化。部分人认为,听力障碍者从事驾驶工作存在明显安全隐患,尤其在复杂路况下难以通过声音判断周围环境变化,如紧急鸣笛、救护车警报等。另一部分网友则提出,若司机仅在车辆静止时使用手机,且驾驶技术熟练,可适当给予理解空间。
与此同时,网络上也出现另一种质疑声音。有网友指出,该司机可能并非真正的听力障碍者,而是通过张贴此类标识减少与乘客的沟通需求,以此规避服务过程中的交流压力。这种猜测进一步加剧了舆论争议。
目前,涉事网约车平台尚未对此事作出正式回应。事件持续发酵下,公众对特殊职业群体就业权益保障与公共交通安全的平衡问题展开深入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