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二十一号乘组中,03号航天员张洪章的身份格外引人注目——他是我国第二位进入太空的“载荷专家”。这位39岁的科研工作者,出生于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市临池镇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从小到大,他从未离开过家乡,直到高中时,神舟五号成功发射、杨利伟成为中国首位太空人的消息,在他心中播下了航天梦想的种子。
大学时期,张洪章选择了化学工程专业,专注于能源储能、新能源和新材料领域的研究。这些方向与航天事业密切相关,尤其是他后来从事的高比能量锂离子电池研究,更是航天电源的重要课题之一。他说:“科研工作需要创新思维,而航天任务则要求系统性思考。这种转变对我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成长。”
当国家选拔航天员的通知传来时,张洪章一度不敢相信。朋友们知道他对航天的热爱,第一时间将消息告诉他,直到单位正式通知报名,他才确认这是真的。尽管戴着高度近视眼镜,体能基础薄弱,但他没有退缩。通过科学的训练计划,他逐步克服了体能短板,甚至在转椅训练中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方法,坚持了下来。“困难是暂时的,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要走到底。”他坚定地说。
一年前,张洪章入选神舟二十一号乘组,与张陆、武飞开始密切协作。三人通过长时间的磨合,建立了高度的默契与信任。作为载荷专家,他的主要任务是在空间站开展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涉及空间微重力物理、航天医学、空间生命科学等多个领域。他解释道:“科研工作追求创新,而航天任务更注重系统性。这种思维模式的转变,是我成为航天员后最大的收获。”
此次任务中,张洪章最期待的是首次携带哺乳动物“小老鼠”进入太空。“除了我们三人,还有新的小生命一起体验失重环境,这种感觉很特别。”他还透露,乘组将执行航天员出舱任务,为空间站安装防护装置。空间站的生活条件也在不断改善,他们的太空食谱更加丰富,甚至会携带一台“太空烘烤机”上天。
工作之余,张洪章热爱太极拳、朗诵和中医。即将踏上太空旅程,他坦言心情复杂:“期待、激动、兴奋,这些情绪每个航天员出征前都会有。但作为科研人员,我更感到一种使命感。能够在国家级的太空实验室里工作,解决地面无法完成的难题,这是老一辈科学家的梦想,现在由我们来实现。”
对于即将开始的太空生活,张洪章表示,乘组已做好充分准备。“进入空间站后,我会珍惜每一次科研机会,将全部精力投入到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他希望,通过这次任务,能够将地面科研人员的智慧转化为实际成果,助力中国在科技领域取得更大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