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全球自动驾驶领域的聚光灯仍聚焦于Robotaxi时,一家中国公司已悄然在无人配送赛道开辟出新的战场。2025年10月,新石器无人车宣布完成超6亿美元D轮融资,中东资本领投、国有资本与互联网巨头联合跟投的阵容,标志着这家七年前还被称为"孤勇者"的企业,正式跻身全球无人驾驶商业化的第一梯队。
创始人余恩源的物流基因,成为新石器突破行业迷雾的关键。这位曾在快递行业发明巴枪和智能柜的连续创业者,在2018年做出惊人判断:当同行争相涌入乘用车自动驾驶领域时,新石器选择切入城配物流这个"脏活累活"。"客户要的不是技术参数,而是每公里3元的成本底线能否守住。"这种对产业本质的洞察,让新石器从诞生就走上差异化道路。
技术路线的选择最能体现这种战略定力。2021年,当行业普遍采用激光雷达主导的多传感器融合方案时,新石器却坚持视觉主导的算法路线。1颗激光雷达搭配12颗摄像头的极简配置,使单车制造成本较同行降低40%。更颠覆性的是其全球首创的"无图方案",通过视觉-动作基础大模型,让无人车摆脱对高精地图的依赖,直接打开即时配送和泛城配市场的万亿空间。
这种技术突破带来的商业效应正在显现。截至2025年9月,新石器累计交付量突破1万台,月交付量达2000台,在全球300多个城市累计行驶超5000万公里。这些真实场景数据持续反哺算法模型,形成"运营-数据-迭代"的闭环飞轮。在青岛,1200台无人车组成的配送网络已实现常态化运营;在阿联酋,新石器成为首个获得公开道路运营牌照的外国企业。
支撑其领跑地位的,是被称为"四支柱理论"的核心竞争力体系。在算法层面,全球首个货运领域视觉-动作大模型已迭代至第三代;硬件上,通过模块化设计和供应链掌控,实现8年或50万公里的超长使用寿命;运营端提供"车辆+系统+服务"的全流程解决方案;合规方面,参与制定12项行业标准,手握47个城市的路权牌照。
这种系统能力正在转化为市场突破。从早期依赖顺丰、京东等大客户,到如今小B客户占比达50%,新石器计划2026年将这一比例提升至80%。更值得关注的是其全球化战略:通过与阿联酋K2集团合作,2026年底前将在中东部署5000台无人车,并以此为跳板进军东北亚、东南亚和欧洲市场。
"我们带着整套中国数字基础设施出海。"余恩源透露,在阿联酋项目落地过程中,国内云服务商、电信运营商和地图服务商主动组成联合体跟进。这种产业生态的协同出海,使新石器在海外市场的成本优势进一步放大——美国同类产品造价是新石器的十倍以上。
当行业进入规模化商业运营的深水区,竞争焦点已从单一技术指标转向系统能力比拼。新石器用七年时间证明,在自动驾驶领域,坚持长期主义的技术路线、构建完整的产业生态闭环,比追逐短期风口更具战略价值。这场由物流人发起的自动驾驶革命,或许正在改写全球智能交通的产业版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