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中国人民大学迎来建校八十八周年华诞。这所诞生于抗战烽火中的高等学府,从陕北公学的窑洞课堂一路走来,如今已成长为人文社科领域的领军者。更令人瞩目的是,在资本市场与创新创业浪潮中,人大校友群体正形成一股不可忽视的"人大力量",从投资界到科技领域,处处可见人大人的身影。
在投资领域,人大校友构建起庞大的资本网络。高瓴资本创始人张磊、涌金投资陈金霞、重阳投资裘国根等业界巨头均出自人大。其中,张磊的创业历程颇具代表性:1990年考入人大财政金融系,毕业后远赴耶鲁求学,2005年携千万美元回国创立高瓴资本。如今,这家管理规模超千亿美元的投资机构,已在全球TMT、医疗健康、先进制造等领域布局数百个项目。张磊始终强调:"在人大接受的教育,让我懂得寻找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创造有意义的事业。"
创业浪潮中,人大校友同样表现抢眼。京东集团创始人刘强东作为人大社会学系校友,不仅将企业打造成电商巨头,更在2022年以149亿元捐赠额登顶中国首善。在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一批年轻校友正在开拓新边疆:信息学院校友董天智创办的曲线智能专注智能喷涂机器人,黄真创立的数论科技打造通用工业机器人,高瓴人工智能学院博士高一钊的智子引擎则深耕通用人工智能。这些创新企业构成人大系在科技领域的"第二梯队"。
当前,资本市场正迎来"人大系"企业的上市潮。京东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近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发行不超过2.53亿股境外上市普通股。这已是京东系第六家上市公司,此前京东集团、京东物流、京东健康等已相继登陆资本市场。招股书显示,京东工业已完成两轮融资,投后估值达67亿美元,刘强东个人仍持有3.71%股份。公司从集团内部成本中心转型为独立运营的工业供应链技术服务商,2020年A轮融资即获GGV、红杉中国等知名机构青睐。
教育赛道同样活跃着人大校友的身影。全品文教创始人肖忠远1987年从人大工学学士毕业,1990年又获法学硕士学位。这位"六零后"校友从海淀考试书店起步,逐步打造出覆盖K12全学科的教辅帝国,《全品学练考》《全品作业本》等图书成为中小学生必备资料。若此次顺利上市,将成为其三十余年教育生涯的重要里程碑。另一家冲击港股的优迅医学则由人大劳动经济学硕士王建伟执掌,这位曾在华大基因、安诺优达任职的"人大学姐",正带领团队在产前筛查、肿瘤诊疗等领域开拓新市场。
人大的创业生态已形成完整链条。每年春季,大学生创业训练计划提供1-5万元启动资金,配备校内导师与校友投资人双指导;通过评审的项目可直接入驻创业园,享受免租工位及法务、财税等一站式服务。五月举办的"RUC学生创业主题日"上,25支学生或校友团队在世纪馆北广场展销产品,京东集团、洪泰基金等机构合伙人现场评审,优秀项目常获投资意向。商学院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合办的"企业家金融投资课程"则系统传授股权设计、估值建模等实战技能,结业校友自动进入"人大创投校友圈",形成持续的资本与资源对接网络。
在资本端,由校友管理的"人大创投基金""人大天使汇"等专项基金,单笔投资50万至500万元,专注早期校友项目。"一号哨位""SmarTalk智言"等学生企业均从这里获得首轮融资。这种"校园内找资金、找合伙人、找退出通道"的生态,使创业成为人大人的生活方式。正如一位校友所言:"在人大,创业不是孤军奋战,而是整个生态系统的支持。"
投资领域的人大力量同样引人注目。除张磊外,达晨创投肖冰、大钲资本黎辉、CPE源峰刘乐飞等众多投资界精英均出自人大。他们形成的资本网络具有高密度、高信任、高协同的特点,从捐赠课堂到联合投资,从案例分享到共同尽调,构建起独特的竞争优势。2017年,张磊向母校捐赠3亿元支持交叉学科建设,刘强东也同期捐赠3亿元设立京东基金。这些捐赠不仅助力学术发展,更强化了校友间的情感纽带。
随着北交所、注册制等资本市场改革深入推进,人大系投资人正在新消费、硬科技、生命科学等领域持续布局。他们将资本与知识、商业与教育有机结合,在实现个人理想的同时,也为国家创新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这种将家国情怀融入商业实践的精神,正是人大八十余年办学传统的生动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