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电子领域中,智能AI眼镜正成为备受瞩目的焦点。除了meta、小米、XReal、雷鸟创新等互联网巨头竞相入局,博士眼镜、乐活眼镜、雅视集团等传统眼镜企业也纷纷投身其中。而近期,原本专注于测量测试仪器与医学诊断设备的华盛昌,也瞄准了这一新兴赛道,试图抢占发展先机。
不久前,华盛昌对外宣布,其自主研发的“DeepSense深度感测大模型”已顺利通过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后续将择机向用户开放内测。这一消息在行业内引发广泛关注,直接推动该公司股价在9月底出现明显上涨。
在医疗领域,华盛昌的AI应用成果已初步显现。在广州举办的2025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上,华盛昌一口气推出四款搭载DeepSense大模型的AI医疗设备,涵盖心电血压计、家用便携六导联心电图、双水平呼吸机以及智能血压计。展会现场,华盛昌董事长袁剑敏亲自演示了智能血压计BP-120H的AI语音助手“小雪”。通过与现场嘉宾的语音互动,“小雪”不仅能依据行业标准给出准确回答,还支持方言交互。袁剑敏介绍,DeepSense模型具备多模态数据融合与可迭代学习能力,能够随着用户使用不断优化。未来,呼吸机等产品也将搭载类似功能,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将资深工程师的经验融入仪器之中。
事实上,华盛昌在测量仪器与AI结合方面早有探索。此前,该公司已在AI-7760电能质量智能分析仪、AI直流拉弧检测产品中尝试融入AI技术。在2024年年报中,华盛昌明确提出“深度感测聚焦智能制造、新能源等万亿级赛道,通过‘AI + 传感器 + 物联网’提供定制化工业测量解决方案”的战略方向。
在AI眼镜领域,华盛昌同样动作频频。今年上半年,该公司成立深镜技术公司,专注于AI眼镜产品的研发,尤其聚焦工业AI测量眼镜的开发与应用场景落地,旨在为工业检测与测量提供更高效、精准的可穿戴智能设备。
面对当前“百镜大战”的激烈竞争格局,华盛昌董事长袁剑敏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与消费级AI眼镜不同,华盛昌的AI眼镜更注重垂直领域需求,致力于开发贴合用户实际需求的整机产品,将其作为未来测量与交互的前端入口。在他看来,AI眼镜有望成为解放测量人员双手的工具。在工业生产线上,技术人员可通过AI眼镜实时记录参数、监控运营状态,遇到问题时可随时提问,大模型将提供标准答案,辅助检测与问题解决。通过数据积累与比对,还能为设备诊断和预测性维护提供支持,未来有望开拓新的应用场景。
从行业数据来看,AI眼镜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IDC数据显示,2025年第二季度中国智能眼镜市场出货量达66.4万台,同比增长145.5%。深圳市平板显示行业协会在《人工智能眼镜行业研究报告》中指出,未来五年中国AI眼镜市场年复合增长率可达56%,且中国在智能眼镜硬件零部件方面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智研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报告也显示,随着可穿戴设备的发展,AI眼镜在工业、军事安防、应急抢险以及大众健康监测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
第三方调研机构艾媒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智能眼镜销量达126.5万副,同比增长约90.8%,市场规模约46.9亿元。预计到2029年,中国智能眼镜销量或达4153万副,市场规模可能突破千亿元。有行业人士分析,华盛昌在测量、传感、仪器仪表领域的深厚积累,或将成为其在AI眼镜赛道差异化竞争的优势。然而,AI技术发展迅猛,行业要求不断提高,其“AI + 测量”战略能否在终端入口层面获得市场与用户认可,仍有待进一步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