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OpenAI在国庆假期首日发布新一代文生视频大模型Sora 2及其配套应用时,全球科技圈瞬间被引爆。这款严格采用邀请制的应用,上线后迅速跻身美区下载榜第三,其引发的讨论热度远超技术本身——究竟是AI时代的超级应用雏形,还是转瞬即逝的技术烟花?
Lovart创始人陈冕在体验后直言:"这是继抖音和ChatGPT后的第三个里程碑。"他特别强调Sora 2突破了传统思维,"OpenAI真正展现了为产品打造模型的能力,而非为模型寻找应用场景。"作为连续创业者,他指出Cameo功能通过熟人关系的低成本共创,巧妙破解了AI社交的难题,这种设计思路与单纯追求视频质量形成鲜明对比。
Sand.ai创始人曹越从技术维度解析了三大突破:音画同步、人物ID保持和多镜头叙事能力。他特别指出,当视频模型能同时输出画面与声音时,就跨越了消费级产品的关键门槛。"我们内部早在几个月前就探索过类似功能,但OpenAI将技术优化与产品定义完美结合,这才是爆发力的核心。"
在关于AI应用终极方向的讨论中,"AI原生"成为核心关键词。陈冕用通俗方式解释:"如果某个业务或内容在没有AI时根本不存在,那它就是AI原生的。"他特别提醒创业者,不要试图复制AI版微信,因为通用社交领域已形成稳固格局,真正的机会在于将顶尖产品创意与模型能力深度整合。
这场变革带来的竞争强度远超预期。陈冕观察到,人才、算力、资本正加速向头部集中,形成"要么做大,要么出局"的残酷格局。他以Sora 2的邀请码机制为例,指出这种基于社交关系的裂变模式,天然适合快速建立用户网络,而普通改良者在这种环境下注定难以生存。
曹越透露,Sand.ai将在国庆后推出全新音画同出模型,直面市场挑战。他强调AI时代的产品与模型边界日益模糊,组织内部需要建立深度整合机制。"我们的算法工程师现在必须理解产品逻辑,产品经理也要掌握模型原理,这种跨界能力将成为核心竞争力。"
对于中国市场的特殊影响,两位创始人达成共识: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陈冕认为,Sora 2本质上是AI版Instagram/朋友圈,其社交属性可能动摇现有流量格局,国内大厂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创新压力。但他同时指出,AI应用层的竞争才刚刚开始,创业者若能快速找到产品与技术的契合点,仍有机会在这场变革中占据一席之地。
在谈到组织能力建设时,陈冕分享了关键观察:"伟大的产品不是设计出来的,而是不同背景团队碰撞出来的。"他描述理想中的开发场景:产品经理与技术专家物理上相邻而坐,随时讨论如何将模型能力转化为用户可感知的创新体验。这种敏捷组织模式,被视为应对AI时代快速迭代的关键。
关于技术发展路线,曹越预测未来半年将出现更多形态的AI视频产品。从玩梗短视频到交互式短剧,再到具有分支剧情的沉浸式体验,模型能力的进化正在不断拓展内容边界。他特别提到,物理准确性将成为下个竞争焦点,这需要模型在理解现实世界规律方面取得突破。
面对投资者关注的资本集中问题,两位创始人给出不同视角。陈冕承认头部效应加剧,但强调这为创业公司指明了方向:必须以更快的速度实现业务增长,找到独特的产品市场契合点。曹越则从全球化角度指出,中国创业者的工程能力与企业家精神,完全有能力在这个增量市场中创造巨大价值。
在对话尾声,陈冕透露Lovart将激进扩张团队,重点招募产品、运营和研发人才。他卖了个关子:"12月前大家会看到我们在ToC领域的重大进展,但真正的爆发可能需要更长时间培育。"这种既保持紧迫感又注重长期价值的策略,折射出AI时代创业者的典型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