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正以个性化定制服务向传统豪华品牌发起冲击,小米汽车推出的高端定制方案成为这一趋势的最新例证。这家以智能手机起家的科技企业,正将消费电子领域的"性价比+定制化"模式复制到汽车市场,试图在保时捷等欧洲品牌主导的高端领域开辟新战场。
保时捷中国市场的定制业务正面临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该品牌引以为傲的Exclusive Manufaktur定制服务,虽然能提供超过190种车漆选择,甚至允许客户将口红颜色或球队队服配色转化为专属车漆,但这项服务正遭遇中国品牌的直接挑战。柏林爱乐乐团指挥定制的911 Turbo赛车底盘车型,与卡塔尔皇室成员的镀金排气959车队,曾是高端定制的典型案例,如今这种特权正被中国制造商打破。
小米的定制策略呈现出明显的价格优势。其推出的紫水晶车漆需50小时人工抛光,工艺水准达到劳斯莱斯级别,但定价体系远低于传统豪华品牌。这种"技术平权"理念不仅体现在汽车领域,小米最新发布的智能手机直接对标苹果iPhone 17,起售价却低出千元以上,延续了其在消费电子领域"高端配置大众化"的竞争策略。
定制业务正成为汽车行业的新利润增长点。法拉利、宾利等品牌通过个性化服务获取高额利润的商业模式,如今被中国制造商快速复制。保时捷数据显示,超过90%的911买家会选择至少一项定制配置,这些选装件往往使车价增加数万美元。花旗银行分析指出,保时捷定制业务年收入达56亿欧元,利润贡献高达25亿欧元,但这项传统优势领域正受到中国品牌的侵蚀。
中国制造商的技术突破正在重塑竞争格局。比亚迪、蔚来等企业凭借电池技术和智能软件优势,已在中低端市场建立稳固地位,如今正通过定制服务向上突破。保时捷为应对挑战,计划扩大中国市场的定制选项,并强化车载系统功能,但受制于德国祖文豪森定制总部的产能限制,其服务响应速度难以与中国品牌匹敌。
市场分析人士指出,中国品牌的定制战略具有独特优势。小米创始人雷军强调,其定制服务旨在让更多消费者享受顶级豪车的个性化体验,这种"技术下放"策略可能吸引原本考虑奥迪、宝马的中高端客户。尽管花旗分析师认为定制业务仅能贡献全球收入的1-2%,但中国制造商通过规模化生产降低定制成本的能力,可能改变豪华车市场的定价逻辑。
保时捷Taycan车型的市场表现印证了定制服务的重要性。由于缺乏足够的个性化选项,该车型残值率低迷导致需求下滑。相比之下,限量版911 GT3等定制车型展现出更强的保值能力,这促使中国制造商在定制服务中融入更多收藏属性设计。小米推出的24K金车标等高端配件,正是这种策略的具体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