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对外公布,今年针对儿童学生用品、燃气用具、移动电源及农资产品等重点领域,已启动覆盖164类产品的1.6万余批次国家监督抽查,抽样工作现已全部完成。其中,首次对光伏组件、新能源汽车整车等新兴领域开展专项抽查,重点防范低价竞争引发的质量风险。同时,网售产品抽查批次同比激增70%,低价商品成为监管重点。
针对电动自行车、家用电器等消费类产品质量问题,全国市场监管系统今年加大执法力度,通过线上线下联动查处5.32万起质量违法案件,其中107起移送公安机关。执法部门多次约谈头部电商平台,要求其履行主体责任,规范销售行为。典型案例的持续曝光,对行业形成强力震慑。
充电宝安全问题是今年监管焦点。上半年多起自燃事故引发关注后,市场监管总局成立专项督导组,在广东、江苏等地开展缺陷调查和召回工作。深圳罗马仕、安克创新、小米等企业累计召回135万余件隐患产品。认证监管方面,通过“回头看”行动暂停近9000张CCC认证证书,撤销600余张,并建立电商平台信息通报机制,拦截约8万个违规商品链接。
面对电商渠道售假新特点,监管部门创新监管手段,在电动自行车、移动电源等10类重点产品中推行质量安全赋码核验试点。淘宝天猫、快手等10家平台联合承诺,对赋码产品实施入驻核验和界面亮码。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同步将平台合规发展纳入重点监管,今年网售商品投诉量同比下降15%,监管成效初显。
在严打违法的同时,质量提升行动持续发力。市场监管总局今年已帮扶10.3万家企业优化产品质量,助力创造118.8亿元工业产值。质量监督司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通过风险排查、责任压实和执法强化,构建“严管+帮扶”双轮驱动机制,持续巩固产品质量安全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