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新能源汽车起火:电池之外,还有哪些“隐形导火索”需警惕?

   时间:2025-10-12 02:41:06 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扩张,销量屡创新高,但安全议题始终是公众关注的焦点。过去,电池故障常被视为起火事故的“头号嫌疑人”,然而随着技术迭代,安全隐患正悄然向其他环节扩散。

10月5日,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一停车场内,一辆阿维塔06突然起火,火势在短时间内迅速蔓延,殃及周边多辆汽车,造成不同程度损毁。事件经社交媒体传播后,舆论迅速聚焦,电池安全问题再次成为热议话题。

针对网络质疑,阿维塔官方于10月9日发布声明,明确指出起火点位于副驾驶座椅位置。根据当地相关部门初步调查,火灾发生时电池包电压、温度、气压均处于正常范围,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及高压电控系统未出现故障,排除电池相关因素。目前,相关部门正对其他潜在起火原因展开深入排查。

阿维塔方面同时表示,事件发生后,企业团队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协助用户处理后续事宜,并主动向消防部门提供完整车辆数据,全力配合火情调查。企业承诺将持续跟进,最大限度减少用户财产损失。

这一事件打破了公众对新能源汽车起火的固有认知。以往,电池热失控常被视为“万能解释”,但此次调查显示,火灾诱因可能远比想象中复杂。相比之下,燃油车自燃原因多集中于线路老化或油路泄漏,公众对此已形成稳定预期,相关检测流程也较为成熟。例如,高车龄燃油车保养时会重点检查电路与油路,以预防安全隐患。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我国已构建起严格的电池安全标准。2025年3月,工信部发布新规,将电池“不起火、不爆炸”从推荐性要求升级为强制性标准,计划于2026年7月正式实施。尽管标准尚未全面落地,但部分头部企业已提前采用更高安全标准。以阿维塔为例,其电池通过了火烧、针刺与底部撞击三项严苛测试,均未出现热失控、起火或爆炸现象。

排除电池因素后,车内细节隐患逐渐浮出水面。夏季高温环境下,车内温度可超70℃,打火机、含酒精香薰等易燃物品极易爆炸或融化,接触座椅等可燃物后可能引发火灾。矿泉水瓶、眼镜等透明物品在阳光下可能形成“凸透镜”效应,焦点温度超100℃,若落在易燃物上,可能缓慢引燃。

为有效预防火灾,高温天气停车时应选择阴凉通风处,避免长时间暴晒;车内勿放置香水、打火机、罐装喷雾等易燃物;定期检查车辆电路系统,尤其是改装线路,从源头降低风险。

当前,新能源汽车安全防护正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预防。车企通过应用高稳定性固态电池材料、智能热管理系统,实时监测电池温度、电压等关键参数,一旦发现异常立即启动降温或断电措施,阻断自燃风险。同时,市监总局建立了完善的新能源汽车火灾调查机制,要求企业事故后48小时内上报信息,保持火灾现场状态,通过数据预分析、现场勘察与物证采集,精准定位起火点及致因。

安全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基石,不仅关乎企业声誉,更直接影响用户信任。随着电池技术日益成熟,安全防护重心正从电池本身转向使用环节,覆盖从生产到回收的全生命周期,涵盖从电池到车内的每个细节。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