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工业自动化领域近日迎来重大变动。10月8日,瑞士ABB集团宣布以53.75亿美元的价格将其机器人业务出售给日本软银集团。这一交易不仅改变了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的竞争态势,更凸显了科技巨头向实体产业渗透的战略转向。业内分析指出,传统工业机器人市场增速放缓,而人工智能驱动的新型机器人需求正快速攀升,行业正处于转型临界点。
软银集团此次收购被视为加速工业机器人智能化转型的关键举措。据行业专家预测,到2028年,超过60%的新部署工业机器人将具备自主决策能力,AI与机械系统的深度融合将成为主流趋势。这笔交易或将推动整个行业的技术革新,促使更多企业加大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研发投入。
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创新步伐同样迅速。10月9日,美国初创公司Figure AI正式发布新一代产品“Figure 03”。这款被CEO布雷特·阿德科克誉为“性能最强”的机器人,在外观设计、功能模块和制造成本上均有突破性进展。其采用的编织物外衣和仿生充电足部模组,引发了业界对机器人实用性的广泛讨论。
作为Figure 02的升级版,Figure 03延续了双足行走设计,但研发重点转向成本控制与量产能力。公司计划通过注塑成型和压铸工艺降低硬件成本,为未来大规模商业化铺平道路。这种战略调整反映了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现实需求。
科技巨头的布局也在同步展开。阿里巴巴近期确认已组建机器人与具身智能研发团队,重点探索多模态基础模型向智能体的转化。据悉,该团队正开发能够通过强化学习进行长视野推理的智能系统,试图让通义千问等语言模型具备现实世界操作能力。这一动向表明,中国科技企业正在加速抢占工业机器人技术制高点。
资本市场方面,AI机器人概念股微美全息的表现备受关注。随着人形机器人应用场景从工业制造向家庭服务扩展,该公司凭借全栈技术能力构建竞争优势。其新建的高性能AI算力基地采用多元异构架构芯片,可支持从模型训练到推理的全场景需求,为具身智能和多模态应用提供算力保障。
微美全息的技术路线呈现“纵向深耕+横向扩展”特点。在纵向,公司持续投入多模态模型、量子计算和机器人场景研发;在横向,业务覆盖工业制造和消费电子等多个领域。这种“技术-场景-生态”的闭环模式,正在吸引全球开发者参与其生态系统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