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vivo、OPPO“镜头交锋”:手机与相机边界渐模糊 影像竞争升级

   时间:2025-10-15 03:24:54 来源:互联网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当康女士在线下门店看到vivo X300系列时,这款新机的长焦增距镜让她产生了陌生感。这款安装在后置镜头位置的配件形似迷你"大炮",与她三个月前购买的X200 Pro形成鲜明对比。10月13日晚间,vivo正式发布X300系列,其中专业影像套装包含的2.35倍长焦增距镜引发市场关注,标准版起售价4399元,Pro版5299元,而含增距镜的套装定价1499元。

这不是vivo首次推出此类配件。今年4月,X200 Ultra机型已率先配备摄影套装。与前代不同,此次标准版和Pro版均将推出专属套装,但预售阶段仅开放Pro版本,标准版预计11月上市。康女士坦言,当初因预算限制放弃带套装的Ultra版选择Pro版,如今看来X200 Pro或成vivo最后一款无外设的旗舰机型。

就在vivo发布会数小时前,OPPO抛出重磅消息:10月16日发布的Find X9系列将同步推出"哈苏专业影像套装",同样包含长焦增距镜。Find系列产品负责人周意保在社交平台表示,该配件能让用户"随时拥有完整哈苏体验"。两大头部厂商接连将外设作为核心卖点,标志着手机影像竞争从品牌联名转向硬件突破,消费者开始感受到手机与相机的边界逐渐模糊。

手机外接镜头并非新事物。2013年,索尼率先推出QX-10和QX-100外挂镜头系统,通过支架固定在手机背面并无线连接取景。次年升级的QX-1支持专业相机镜头,QX-30则实现30倍超长变焦。但受限于当时的技术,无线网络传输延迟导致拍摄体验不佳,最终沦为小众产品。几乎同期,OPPO推出O-Lens 1外挂镜头,摩托罗拉、谷歌等厂商也尝试过模块化设计,但均因价格高、体验差未能普及。

2022年,小米曾展示12S Ultra概念机,外置一英寸传感器并可接驳徕卡M系列镜头。今年3月的MWC大会上,小米又推出磁吸式可拆卸镜头概念产品,但均未正式量产。这些尝试揭示出一个现实:单纯扩大镜头尺寸并不等同于性能提升。

天津消费者胡先生的经历印证了早期产品的局限性。他为女儿演唱会购买的价值210元的第三方长焦镜头,虽适配灵活但成像质量不稳定。资深产业观察家梁振鹏指出,传统手机镜头受机身厚度限制,难以容纳大尺寸传感器和复杂光学结构,导致长焦画质下降。而外接增距镜通过更大镜片和精密设计,能有效提升光学变焦能力和进光量,尤其在远摄场景表现突出。

兼职摄影师杨女士从实用角度表达认可。她表示,专业相机携带繁琐,需配备多个镜头、电池和稳定设备,而手机及其配件的便携性更符合日常拍摄需求。对于非专业用户,能随时拍摄且通过附件提升画质的手机,比闲置在家的相机更具实用性。

在天津观看周深演唱会的韩女士发现,尽管手机和相机在远距离拍摄时都出现模糊,但相机在轮廓细节还原上更胜一筹。这反映出当前相机在硬件上的不可替代性,也恰恰成为国产手机冲击高端市场的突破口。从华为与徕卡合作开始,到OPPO、vivo、小米分别联姻哈苏、蔡司,专业相机品牌背书已成为高端机型标配。

这种策略背后是激烈的市场竞争。IDC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2.86亿台,同比增长5.6%,但头部厂商表现分化:vivo以17.2%份额登顶,华为增长50.1%紧随其后,苹果、荣耀、OPPO则出现不同程度下滑。到2025年二季度,市场出货量下跌4.1%至6886万台,华为虽以18.1%份额重返榜首,但同比仍降3.4%;vivo、OPPO份额分别为17.3%、15.5%,降幅扩大至10.1%、5%;仅小米实现3.4%正增长。

在存量竞争时代,头部厂商急需差异化卖点。专业相机品牌的联名不仅提升产品质感,更通过醒目的镜头设计打破消费者对国产手机"高配低价"的认知,为冲击高端市场提供身份象征。当市场增长停滞,各家不约而同地将影像能力作为核心竞争点,预示着新一轮激烈博弈即将展开。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