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得克萨斯州“星港基地”近日迎来重大航天事件——SpaceX研发的“星舰”火箭完成第11次全尺寸试飞。此次飞行持续约1小时,火箭完成绕地球半圈的轨道飞行后,在墨西哥湾和印度洋分别实现助推器与飞船本体的安全着陆,并成功释放模拟卫星。这一系列技术突破标志着人类深空探索能力再上新台阶。
试飞过程中,星舰在飞抵印度洋上空时首次实施多项复杂机动操作。这些动作看似常规,实则暗含深意——工程师们通过模拟载人舱体返回发射场的垂直着陆场景,为未来载人航天任务积累关键数据。SpaceX技术团队透露,此次训练直接服务于火星载人登陆计划,标志着项目从技术验证向实战应用迈出关键一步。
公司创始人马斯克此次现身发射现场引发关注。与过往坐镇任务控制中心不同,他选择在观礼台近距离见证试飞全过程。这种转变折射出技术团队对系统可靠性的高度自信。据内部人士透露,8月试飞成功打破“爆炸魔咒”后,本次任务的成功概率评估已达历史峰值,这为马斯克亲临现场提供了安全保障。
试飞现场的热烈氛围通过直播传遍全球。当星舰完成跨洋飞行安全着陆时,控制中心爆发出持续数分钟的欢呼声。解说员丹·胡奥特激动高呼:“欢迎回家!这是改变游戏规则的一天!”不过技术人员指出,本次任务未进行部件回收,显示团队在推进节奏上保持谨慎,优先确保飞行测试稳定性。
此次试飞最受瞩目的突破,当属与NASA的深度合作。星舰作为阿尔忒弥斯登月计划的核心运载工具,其重复使用能力和超大有效载荷成为关键优势。NASA代理局长肖恩·达菲在社交媒体发文强调,此次成功是“重返月球南极的里程碑”。据技术文档显示,星舰是目前唯一能实现月球轨道至月面往返运输的运载器。
双方合作基础可追溯至“猎鹰”火箭时代。过去十年间,该型火箭累计为国际空间站执行数十次人员物资运输任务。为适配星舰的庞大体型,SpaceX正对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基地进行全面改造,升级内容包括发射台承重结构、燃料储存系统等关键设施。
商业价值层面,本次试飞搭载的8颗模拟“星链”卫星引发行业关注。作为SpaceX构建的全球低轨通信网络,星链系统已部署超4000颗卫星。此次测试验证了星舰作为卫星发射平台的可行性,若技术成熟,单次发射成本有望降低60%以上,这将重塑全球商业航天市场格局。
关于星舰项目的定位争议始终存在。有观察家指出,该项目既是马斯克构建商业航天帝国的基石,也是实现人类火星移民的载体。事实上,星链计划产生的持续收益,正为深空探索技术提供关键资金支持。这种“商业反哺科研”的模式,为可持续航天发展提供了全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