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理想汽车与上海国资旗下的孚腾资本同时向一家成立仅一年半的机器人企业抛出橄榄枝时,具身智能赛道再次成为资本市场瞩目的焦点。这家名为千觉机器人的初创公司,凭借“触觉感知”这一核心技术,在年内完成了第三轮亿元级融资,高瓴创投、元禾原点等老股东持续加注,产业资本与财务投资者的双重认可,让这家年轻企业迅速站上行业风口。
千觉的核心竞争力,藏在其自主研发的多模态触觉感知技术中。这项技术通过在机械手指尖部署高精度传感器,使机器人能够像人类一样感知压力、纹理甚至温度变化。在汽车制造场景中,装配精密零件的机械臂可根据微米级压力反馈自动调整力度;在物流仓库,机械手能轻柔抓取不规则物品而不损坏;在欧莱雅的生产线上,传感器甚至能检测化妆品包装的触觉缺陷。正如一位投资人形象描述:“当机器人能区分鸡蛋壳的脆弱与螺丝钉的坚硬时,工业自动化便迈入了新维度。”
技术的突破性很快吸引了国际科技巨头的关注。谷歌DeepMind实验室已与千觉展开合作,共同探索如何让机器人通过触觉“理解”物理世界。双方的合作成果已初步显现:与智元机器人联合开发的家庭管家,能通过触觉数据训练准确分辨新鲜与枯萎的蔬菜;海尔智慧工厂的工程师反馈,装配千觉传感器的机械臂使产品损耗率下降67%,“就像给机器注入了人类的感知力”。
资本的涌入背后,是整个产业对技术变革的焦虑与期待。麦肯锡最新报告显示,全球具身智能市场规模将在2028年突破千亿美元,其中触觉感知被列为最具价值的技术突破点。红杉资本分析师在内部纪要中直言:“视觉与语音技术已趋成熟,触觉将成为下一个竞争高地。”但赛道火热也意味着竞争加剧——波士顿动力最新机器人已能凭触觉复原魔方,亚马逊则在其物流系统中测试类似技术。
尽管前景广阔,千觉仍需跨越量产与标准化的双重门槛。一位参与尽调的投资人透露,触觉传感器的良率问题仍是行业痛点,而不同场景对精度的要求差异巨大:医疗机器人需感知组织弹性,工业场景仅需判断抓取力度,“这相当于要求同一个厨师既能切豆腐又能剁排骨”。
实验室里,一台机械手正在练习穿针引线,这项对人类而言简单的动作,背后是数万次触觉数据训练的积累。元禾原点合伙人如此评价:“我们投资的不仅是传感器,更是机器理解物理世界的入口。”当资本持续涌入这条尚处萌芽的赛道,这些正在学习感知世界的金属手指,或许正握着下一代技术革命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