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SpaceX前元老穆勒押注月球货运,2028年“中型快递”能否后来居上?

   时间:2025-10-18 23:47:23 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商业航天领域,汤姆·穆勒的名字如雷贯耳。作为SpaceX的“元老级”员工,他亲手打造了梅林发动机,这款发动机凭借着930多次飞行零事故的惊人纪录,成为猎鹰系列火箭从猎鹰1号到重型猎鹰的“动力心脏”,也助力马斯克将太空梦想一步步变为现实。

如今,这位航天界的传奇人物又有新动作。他创立的ImpulseSpace公司宣布,将进军月球货运市场,自2028年起为月球运送中型货物,瞄准市场上长期存在的“中间空白”领域。

当前的月球货运市场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态势。小型货运方面,Astrobotic的Griffin着陆器最大载重仅625公斤,IntuitiveMachines的Nova-C着陆器更是只有130公斤,仅能运输一些小型仪器,对于月球车等较大设备则无能为力。而在大型货运领域,SpaceX的星舰载重可达100吨,BlueOrigin的BlueMoonMark2着陆器也能运载30吨货物,但这些“大块头”主要是为载人任务或大型基地建设设计的,对于大多数客户来说,不仅成本高昂,而且实用性不强。

穆勒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市场空白,将目标锁定在0.5到13吨的载荷区间。这个看似普通的范围,实则涵盖了月球基地建设所需的大量物资,包括月球地形车、通信中继站、太阳能发电板以及小型居住舱等。对于正在推进阿尔忒弥斯计划、急需运输基建物资的NASA来说,ImpulseSpace的中型货运服务无疑是“雪中送炭”。虽然穆勒并未公开与NASA的谈判进展,但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他对此次合作志在必得。

ImpulseSpace敢于涉足月球货运领域,并非仅仅依靠穆勒的名气,而是有着扎实的技术积累作为支撑。公司的核心技术之一是一款名为Mira的太空拖船,这款拖船早在2023年就完成了首次任务,并在2025年协助OrbitFab完成了卫星加油示范任务,成功为地球静止轨道(GEO)的航天器输送了50公斤联氨燃料,其电力、通信和推进系统均表现出色。

基于Mira拖船的成功经验,ImpulseSpace开发了一套月球货运系统,采用“组合拳”策略。该系统由Helios踢级和月球着陆器组成,采用模块化设计,便于组装和维护。任务流程分为三步:首先,利用火箭将组合体送入近地轨道;接着,Helios踢级作为“太空摆渡车”,耗时一周将着陆器送入月球低轨道;最后,着陆器自主降落在月球表面。这种设计不仅灵活,还能有效降低成本,即使某个部件出现故障,也不必更换整个系统。

在推进剂选择上,ImpulseSpace采用了亚硝酸和乙烷的组合,这是Mira拖船已经验证过的可靠方案,能够在太空中长期稳定存储。目前,Helios踢级已经进入开发阶段,计划于明年年底进行首次飞行测试,这将为2028年的月球货运任务奠定坚实基础。

尽管月球货运市场前景广阔,但竞争也异常激烈。BlueOrigin是ImpulseSpace最直接的竞争对手,其BlueMoonMark1着陆器载重可达3吨,且计划于明年首飞,比ImpulseSpace早了七年。然而,穆勒对此并不担忧,他强调自家系统在价格上具有明显优势。在SpaceX工作期间,穆勒积累了丰富的成本控制经验,梅林发动机正是凭借低成本和高可靠性在市场上脱颖而出。

穆勒的眼光不仅局限于当前的市场竞争,更着眼于未来的发展。NASA已经将重型货运任务分配给了SpaceX和BlueOrigin,前者负责运送加压漫游车,后者负责运送月面栖息地,载重均在12吨以上。但随着月球基地的建成,日常补给和设备维护将成为主要需求,而这正是ImpulseSpace的优势所在。根据计划,ImpulseSpace将从2028年起每年执行两次月球货运任务,每年可运送6吨货物,完全能够满足月球基地常态化运营的需求。

在穆勒的规划中,月球货运只是第一步,他的目标是构建完整的太空物流生态系统。月球上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尤其是氦-3,这种被誉为“完美能源”的核聚变燃料,地球上仅有0.5吨,而月球上却多达26万吨,足以满足全球2600年的能源需求。更令人振奋的是,中科院的研究发现,月壤中的氦-3存在于玻璃层的气泡中,常温下即可提取,大大降低了开采难度。未来,ImpulseSpace的货运系统有望成为“双向班车”,在运送设备到月球的同时,将氦-3等资源运回地球。

除了月球,ImpulseSpace还在秘密筹备火星任务。三年前,公司就与RelativitySpace展开合作,目标是在2029年将着陆器送上火星,这与月球计划几乎同步推进。穆勒的野心显而易见:以月球货运为起点,掌握深空运输技术,为未来的月球资源开发和火星殖民奠定基础。

从SpaceX的发动机设计师到深空物流的开拓者,穆勒始终与火箭紧密相连。他的月球货运计划恰逢商业航天的转型期,月球正从单纯的科研场所转变为资源开发和基地建设的“经济前沿”。Helios踢级明年首飞,2028年开启月球货运,2029年探索火星,穆勒的时间表紧凑而明确。尽管BlueOrigin抢占了先机,但穆勒手中的技术、成本优势以及对市场的深刻理解,让这场月球货运竞赛充满了变数。随着NASA阿尔忒弥斯计划的推进和商业公司对月球资源的争夺,未来十年,地月之间的太空活动必将愈发频繁。而穆勒的中型货运系统,或许将成为连接地球与月球的“关键桥梁”,为人类太空定居的梦想提供有力支撑。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