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一场关于企业管理的研讨会上,一位资深讲师深入剖析了当下中小企业面临的普遍困境——老板时间被过度占用,导致企业运营效率低下。他指出,许多中小企业主在日常工作中,往往陷入“救火队员”的角色,从采购、安装到客户售后,事事亲力亲为,手机24小时响个不停,这种现象在企业发展初期尚属正常,但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问题便日益凸显。
讲师强调,当企业拥有几十名员工,业务相对稳定时,若所有决策仍需老板拍板,这无疑是不健康的。特别是当老板年龄超过40岁后,精力的有限性更加明显,此时,如何高效利用老板的时间,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他认为,一家公司最宝贵的资源,正是老板的时间,必须将其投入到真正有价值的事务上,而非被琐事淹没。
在探讨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时,讲师引用了威廉·翁肯的管理理论——“别让猴子跳到你的背上”。这里的“猴子”指的是工作责任,许多中小企业主正是无意中承担了本应由员工负责的工作,导致自己忙得不可开交。他引用了一个形象的说法:高层做中层的事,中层做基层的事,而基层员工则热衷于讨论国家大事,这实际上是在替别人“养猴子”。
讲师进一步指出,要避免陷入“背猴子”的陷阱,管理者需具备自我反思的能力。他引用了彼得·德鲁克在《有效的管理者》中的观点,强调管理者的本分是让工作有效,即同时注重效率与效能。效率是“以正确的方式做事”,效能则是“做正确的事”。他建议管理者记录自己的时间分配,区分“自我支配的时间”与“属于别人的时间”,确保时间用在刀刃上。
同时,讲师提醒管理者要警惕“职能下沉”,即不应忙于应付员工布置的任务,而应关注更重要的工作有效性。他强调,管理者的决策应基于外部成果,而非团队内部的标准。例如,企业的最终目标是满足用户需求,因此做决定的人应是企业之外的用户,而非企业内部的管理者。
在谈到如何放权时,讲师分析了管理者替员工“养猴子”的两个主要原因:一是员工习惯了依赖心理,不愿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二是管理者享受被听命的感觉,甚至直接插手下属的工作。他强调,放权是提升团队效率的关键,必须让员工自己照顾“猴子”,学会独立解决问题。
为了实现有效放权,讲师建议企业建立完善的制度,而非依赖人管人。他以阿里巴巴为例,讲述了关明生如何通过制度化管理,将马云创业初期的激情“土话”系统化、制度化,建立了阿里著名的价值观考核体系,使销售团队从野战军转变为有纪律、有战斗力的正规军。他鼓励企业聘请有管理经验的人才,共同打造和完善制度。
最后,讲师提出了实施放权的具体步骤:首先,让员工明确问题,写出行动计划和方案;其次,明确分工,确定关键执行者;再次,鼓励员工自己解决问题,管理者只提供建议和资源协调;然后,设定明确的时间节点,要求员工拿出结果;最后,通过定期会议和复盘总结,鼓励员工分享经验和创意,共同提升团队效率。他强调,管理者应克制发号施令的冲动,允许团队犯错,因为只有通过实践,团队才能真正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