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徕芬剃须刀双11开门红 解码持续增长背后的驱动力

   时间:2025-10-22 19:55:00 来源:互联网编辑:汪淼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今天,一份徕芬内部流出的2025年双11开门红喜报让人眼前一亮:10月单月销售额突破3亿元、同比增长140%,开门红期间销售额近2亿元。其中,新品剃须刀T1 Pro与P3 Pro成为最大亮点——不仅同时登顶抖音和天猫平台剃须刀单品销售额榜首,更在京东平台击败松下、博朗等国际品牌,斩获599~1299元价位段往复式剃须刀销售额冠军。

1.jpg

做剃须刀的第一年就成功跻身市场一线品牌,这一成绩背后,是徕芬通过技术革新、设计升级与制造能力的提升,勾勒出的清晰未来增长路线。

口碑爆发:电机技术和制造能力带来差异化

5月上市以来,徕芬P3 Pro的在京东平台上有超过98%的购买者对其“赞不绝口”,用户评价集中于“设计惊艳”、“剃须效率高”、“亲肤顺滑”等关键词。一位消费者在天猫平台留言:“传统剃须刀总扯胡子,P3 Pro的刀网薄得像纸,但贴脸特别顺,喉结处的胡茬一次就干净。”而一位知名数码博主则表示:“第一次做剃须刀,徕芬P3 Pro基本做到和松下的千元级旗舰一个水平。”

2.png
3.png
4.png

这些口碑背后,是徕芬对用户痛点的精准解决。电动剃须刀过去有一个“通病”一直难以解决,那就是扯须,徕芬洞察到扯须背后的原因在电机动力不足和刀头结构上。于是徕芬在P3 Pro上首次搭载了“双直线电机”,两台12000转/分钟的电机驱动三个刀头,比起其他一台电机驱动三个刀头的设计,动力更加强劲。

同时直线电机是通过电磁效应直接驱动刀头做高速直线往复运动,而传统国产往复式剃须刀普遍采用传统旋转电机+偏心轮的机械转换结构,直线电机的能量利用率存在显著优势。

而刀头刀网方面,徕芬祭出使用电铸工艺的55μm超薄刀网与创新的穹顶刀头结构,,使动刀与定网在大角度范围内保持紧密贴合。解决了刀网切割力不足和刁钻角度进须后无法被切割的问题,“扯须感”大大减轻。

电机一直是徕芬的核心技术,无论是高速吹风机、扫振电动牙刷还是直线往复式剃须刀,电机在性能、体积、寿命上均能达到行业较高水准,甚至能带来一些首创技术,例如前面提到的“双直线电机”。而徕芬在智能制造上的深耕,也让他们在刀网工艺、设计上拥有更高的灵活度,不仅能做到电铸镍网、压住不锈钢刀网的工艺突破,也能实现穹顶刀头结构的创新巧思。

9.jpg

电机技术和制造能力上的沉淀,已经让徕芬拥有了实现差异化体验的资本。

设计革新:自成一派的家族化设计

不知不觉中,徕芬已经将个护行业从以前的“塑料时代”引领到了“金属时代”。T1 Pro与P3 Pro的CNC全金属一体成型设计,成为双11期间用户讨论的另一大焦点。与传统塑料机身剃须刀相比,徕芬新品通过航空级铝合金材质与精密加工工艺,实现了质感和结构的双重突破。

在这个强调“情绪价值”的时代,徕芬创始人叶洪新在发布会上喊出的那句“男人属于自己精致的东西太少了”彻底打动了男性消费者。在不少人眼中,机身轻薄、触感冷峻、曲线柔和的T1 Pro甚至可以成为手中把玩的“艺术品”,金属机身还杜绝了过去塑料材质易粘指纹的缺点。

8.jpg

而金属机身带来的不仅仅是外观的提升,徕芬T1 Pro和P3 Pro的机身强度、结构稳定性都经历了严峻考验,数千次微跌测试、1.5m定向跌落测试、一小时滚筒翻转测试……验证了徕芬剃须刀在可靠性上的绝对优势。

过去,人们常说徕芬的高速吹风机是“站在了戴森的肩膀上”,但是时间来到2025年,我们发现徕芬已经将一体无缝金属机身这一设计变成了自己的家族化设计语言,扫振电动牙刷的金属一体拉伸成型技术、直线往复式剃须刀的CNC航空铝合金机身、以及高速吹风机Swift 4模拟丝绸质感的铝合金机身,都是拥有极强的辨识度。

可以遇见的是,未来徕芬会将自己在CMF、制造工艺上的经验,不断复制到更多品类中,去颠覆更多仍然存在“审美缺失”的产品类目。

未来路线:从单品到生态的技术驱动型增长

当行业还在卷参数、拼价格时,徕芬已通过电机技术、材料工艺、智能算法的深度融合,将剃须刀等产品从“工具”变为“体验”,从“单品”变为“生态”。

徕芬的双11成绩,不仅是销售数字的突破,更揭示了其未来发展的战略方向:通过持续颠覆科技生活品类获得持续增长。但一句简单的策略背后是庞大的系统性支撑,例如徕芬核心团队在电机技术上十余年的积累、设计风格和工艺上的持续探索,以及幕后那超过20万平方米制造基地,都给了徕芬十足的信心支撑。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