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AI领域的先行者之一,李彦宏近年来一改往日低调形象,频繁在公开场合提出具有前瞻性的观点。当行业普遍聚焦于大模型参数竞争时,他明确指出“重复造轮子没有意义,模型价值在于实际应用”。这种理念在后续发展中得到验证——当市场转向C端应用开发时,这位互联网创业老将又提出“大模型对B端业务的改造潜力远超互联网时代”。
回顾百度在AI领域的布局,2012年成立的深度学习研究院具有里程碑意义。作为国内首个专业AI研究机构,其成立时间早于多数科技企业的AI转型。数据显示,李彦宏在2019年前后40次公开演讲中,累计阐述AI相关内容超过15万字。担任全国政协委员期间,他连续八年提交13份AI主题提案,涉及教育、医疗、交通等多个领域。
2023年大模型爆发期,行业呈现井喷态势:6月国内大模型数量不足80个,四个月后激增至230余个。红杉资本调研显示,当年英伟达芯片订单达500亿美元,而全球生成式AI企业总收入仅30亿美元,其中OpenAI等头部企业占据绝大部分份额。这种资源错配现象促使李彦宏提出“应用层竞争才是关键”,强调没有成熟的应用生态,基础模型将失去价值。
在B端市场,百度智能云千帆平台已服务超过60%的中央企业及大量民营企业。截至11月初,文心大模型日均调用量突破15亿次,较5月公布的2亿次增长7.5倍,较年初的5000万次增长30倍。具体应用案例显示,智联招聘通过AI技术将岗位匹配准确率提升至93%,百胜集团客服智能体日处理会话峰值达数十万次,问题解决率突破90%。
技术降本方面,百度推出的iRAG技术通过检索增强生成,解决了多模态内容准确性难题。测试案例中,系统能准确生成“马斯克与迅猛龙在后备箱剥豆角”的虚构场景图片,在保持真实感的同时消除常见的信息错误。这种技术突破使得AI生成内容从卡通风格向专业级影像迈进。
无代码开发工具“秒哒”的推出,标志着AI应用开发进入新阶段。用户通过自然语言描述需求,系统可自动生成智能体工作流,整合网页检索、地图API等工具。这种模式使得非技术人员也能开发复杂应用,真正实现“人人都是开发者”的愿景。目前文心智能体平台已吸引15万家企业和80万开发者入驻。
在产业分工层面,百度构建了从基础设施到垂直应用的完整生态。基础层提供日均15亿次调用的算力支持,应用层则通过千帆平台孵化出77万个企业应用。沙利文报告显示,百度与谷歌、OpenAI同属AI-Native Giant阵营,其生态建设成果获得国际认可。
从深度学习研究院到无代码开发工具,百度的AI发展路径呈现清晰的演进逻辑。2014年在太庙举办的人工智能论坛上,李彦宏预言“十年内AI将迎来奇点”,当时这一观点被视为超前。如今回看,从延揽吴恩达等顶尖人才,到发布“少帅计划”培养青年AI专家,百度用十二年时间构建起涵盖芯片、框架、模型、应用的完整技术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