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储芯片市场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涨价风暴,自年初启动的涨势进入第四季度后愈发猛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均感受到强烈冲击。据存储行业人士透露,部分国际原厂已暂停DRAM和Flash产品的常规报价机制,即便提供报价,有效期也缩短至以日为单位,价格波动幅度令市场瞠目。
这场价格异动迅速传导至国内市场。江波龙证券部相关负责人透露,公司因提前储备存货,上游涨价反而提升了毛利率水平。普冉股份则面临供给紧张局面,其证券部人士表示正与下游客户协商产品价格调整方案。作为分销环节代表的香农芯创则指出,上游采购成本上涨已同步传导至终端,但分销业务毛利率受销量波动影响更显著。
数据印证了市场的剧烈震荡。CFM闪存市场监测显示,DDR4 16Gb 3200现货价格单周暴涨30%至13美元,512Gb Flash Wafer十月累计涨幅超20%。TrendForce分析师许家源预测,第四季度DRAM整体价格(含HBM)将季增13%-18%。这种全产业链的持续性涨价被业内称为"超级周期",资本市场反应强烈,10月24日A股存储板块集体爆发,普冉股份、香农芯创涨停,佰维存储等涨幅超10%。
驱动这场变革的核心力量来自AI技术突破。随着ChatGPT等大模型迭代,全球云服务商开启疯狂囤货模式。OpenAI"星际之门"项目每月消耗的DRAM晶圆量接近全球产能的40%,单台AI服务器存储需求是传统设备的5-20倍,且必须配置高带宽内存(HBM)。HBM3E带宽达1.2TB/s,单价较前代提升60%-70%,这种"量价齐升"的需求彻底颠覆了传统供需格局。
存储巨头迅速调整产能布局。三星计划2025年底全面停产DDR4,SK海力士将该产品线产能压缩至20%,美光等企业同步削减旧制程产品供应。由于HBM晶圆消耗量是标准DRAM的三倍以上,产能转向导致DDR4、LPDDR4X等传统产品供应吃紧。今年三月以来,金士顿DDR4台式机内存条价格已翻番,终端市场随之波动,Redmi K90系列手机部分版本售价上调100-400元,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直言存储成本压力远超预期。
面对行业剧变,国内产业链各环节展开差异化应对。模组厂商普遍采取囤货策略,八月起密集储备颗粒及晶圆库存,并同步上调产品定价。朗科科技则反其道而行之,通过"清库存"模式降低业绩波动。芯片设计企业依赖价格传导机制,普冉股份正与下游协商涨价方案。分销商香农芯创表示,采购成本上涨已同步传导至终端,但毛利率受销量影响更明显。国际原厂涨价潮反而为国内晶圆厂创造机遇,部分国产厂商开始转向本土供应链。
在这场技术革命中,国产厂商加速布局高附加值领域。企业级SSD供应量显著提升,HBM、先进封装及服务器DDR5成为重点突破方向。赛腾股份的HBM检测设备已获海外大客户认可并批量出货,国内市场开拓同步推进。中微公司在先进封装领域完成全产业链布局,涵盖刻蚀、CVD、PVD及晶圆量检测设备,CCP刻蚀及TSV深硅通孔设备已正式发布。佰维存储的晶圆级先进封测项目进入投产准备阶段,项目完成后将提供"存储+封测"一站式解决方案。
行业分析师指出,随着原厂HBM产能逐步释放,2026年HBM3e可能面临供过于求,但技术门槛更高的HBM4仍将保持紧缺状态。在这场全球存储产业变革中,积极布局的国产厂商有望提升市场地位,推动产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