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智在线第十届全球采购供应链千人会上,一场聚焦机器人赛道供应链变局的圆桌对话吸引了众多目光。来自机械臂、自主移动机器人(AMR)、四足机器狗及人形机器人等热门领域的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行业发展趋势。深圳市越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球智造生态经理武重阳在会上分享了工业机械臂领域的最新突破,其应用场景已从传统搬运、上下料扩展至咖啡制作、冰淇淋生产乃至按摩、艾灸等消费端新领域。
上海海智在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采购商事业部总监常青青指出,在具身智能浪潮下,机械臂制造企业正加速与人工智能技术融合,这成为传统制造业寻求新增长点的关键路径。作为成立于2015年的工业零部件数智化平台,海智在线正通过搭建桥梁,帮助中小工厂对接大厂创新项目,推动智能制造转型。常青青透露,平台已助力多家企业进入光刻机等高端制造领域,通过技术团队指导,解决质量体系认知短板,实现跨行业突破。
机器人入局AI赛道正引发制造业深刻变革。武重阳透露,越疆科技自今年3月起将产品线从机械臂延伸至人形、半人形及轮式机器人领域,为供应链伙伴开辟了新增长空间。人形机器人(上海)有限公司采购总监杨少平观察到,部分企业转向轮臂机器人研发后,原有供应商可同步转型,但真正具备高可靠性、能匹配研发进度的制造商仍属稀缺。"样品测试达标易,量产一致性难"成为行业痛点,尤其在工业与康养等潜力领域,供应商需在研发早期投入资源并保持耐心。
北京极智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智能设备全球品类经理张洪源直言,随着技术门槛降低,同质化竞争加剧,"差异化优势"成为工厂争夺订单的核心。为此,本届供应链千人会首次设立机器人展示专区,集中呈现双足、四足、轮式等最新机型,同时近30家工厂将生产线"搬"至现场,通过真实样件展示制造能力,帮助采购方直观评估供应商实力。
中小工厂如何突破转型困境成为焦点议题。魔法原子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供应链总监殷程香以四足机器狗为例指出,该领域已形成科研教育、商业巡检、工业高危三大应用场景,但结构复杂、精度要求高、技术迭代快的特点,要求供应商具备高合格率、快速送样及可制造性评估能力。海智在线联合创始人徐香补充道,当前具身智能企业研发周期缩短至每月推新项目、每周技术迭代,对工厂的精加工能力与响应速度提出严苛要求,部分顶尖企业甚至要求5小时内报价、24小时内交付样品。
针对不同能力工厂,海智在线构建了三级项目分类体系:L1级适合新手工厂,涉及简单图纸生产;L2级需应用新技术或新材料,存在中等风险;L3级则为高难度前沿项目,需供需双方协同攻关。徐香建议工厂根据自身实力选择切入点,避免盲目追求高难度。司南半导体超级孵化器总经理李四华以半导体产业为例,强调孵化器在资源整合中的关键作用,通过匹配高端智能制造资源,助力创业者聚焦研发环节。
上海理工大学技术转移中心主任廖玉清分享了高校技术转化案例:某教师研发的新材料价格仅为进口产品的十分之一,但初期仅能小批量生产。通过海智在线平台,最终找到具备批量生产能力的工厂,成功实现商业化。浙江欧盾智造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金正攀则从实践角度提出,工厂需通过设备升级实现"小批量、多品种"生产能力,从单纯零部件加工向创新项目"技术合伙人"转型。他强调:"工厂不仅要做到'人有我优',更要创造'人无我有'的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