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南张家界天门山,一场名为HitchOpen的世界AI竞速锦标赛总决赛正在99道急弯的山路上展开。来自清华大学、湖南大学、复旦大学等国内多所知名高校的年轻战队,驾驶着自动驾驶赛车,在能见度不足1米、路面湿滑的极端条件下,完成了全程自动驾驶挑战。这场赛事不仅是对AI技术的极限测试,更成为展示中国5G-Advanced网络与智能交通协同能力的舞台。
赛事的成功离不开技术支撑。中国电信湖南分公司通过部署特种基站,实现了赛道全域的5G-Advanced网络覆盖,将这条险峻的山路改造成“全球最大露天AI自动驾驶实验室”。在赛事现场,天门山门洞广场的宣传大屏实时展示AI赛车视角,游客可通过“上帝视角”感受赛车紧贴悬崖行驶的惊险。这种沉浸式体验背后,是中国电信构建的“永不断线的5G赛道”,为赛事提供了稳定的数据传输保障。
作为赛事的技术支持方之一,中国电信天翼交通公司副总经理巨有诚在“云端车库”现场接受采访时表示,这场赛事的意义远超竞技本身。他指出,大学生团队将实验室中的AI技术带入真实场景,通过电竞形式推动技术创新与商业应用的融合,这种实践模式为智能交通领域培养了关键人才。
针对自动驾驶的发展路径,巨有诚强调了“车路云一体化”的重要性。他解释,天翼交通的核心业务并非制造自动驾驶车辆,而是通过路侧数字化基础设施、人工智能感知技术以及中国电信的云网资源,实现交通数据的全面掌握与应用。这种模式旨在提升自动驾驶能力,同时优化交通监控与管理效率。
在技术层面,巨有诚认为实现自动驾驶需满足两个条件:车辆智能化与车路云协同。他比喻,汽车智能化变革如同手机从功能机向智能终端的跃迁,既需要车辆自身感知与计算能力的提升,也依赖云端服务、通信网络与终端设备的深度整合。目前,单车智能技术正从模块化向端到端大模型演进,但L4级自动驾驶的大规模落地仍需突破技术迭代与场景验证的双重挑战。
针对L4低速场景的落地,巨有诚提出三项建议:一是利用开源大模型加速研发,通过在成熟模型上二次开发降低研发成本;二是用行业专属数据优化模型,解决交通领域堵车、事故决策等痛点;三是顺应大模型升级趋势,降低计算成本并提升响应速度,破解量产难题。据介绍,天翼交通研发的VLA自动驾驶方案已取得突破,其3秒轨迹预测精度达0.36米,位列行业前沿。
赛事的另一目标是推动产学研结合。巨有诚表示,高校是人工智能、感知算法等技术的创新源头,而企业则具备应用场景与资源整合能力。HitchOpen赛事为双方搭建了合作平台,通过“以赛育人、以赛促研”的模式,培养具备国际视野的AI人才。目前,天翼交通正通过此类活动吸引年轻人才,其研发团队平均年龄目标为30岁,同时聘请高端人才引领技术战略。
面对AI人才向互联网大厂聚集的现状,巨有诚认为市场调节将发挥关键作用。他指出,天翼交通作为中国电信旗下企业,兼具国企平台优势与市场化创新机制,为年轻人提供了独特的成长空间。在这里,技术人员不仅能快速成长为骨干,还有机会参与国家新基建战略,与国内外顶尖专家合作,在前沿领域实现技术突破。
对于职业规划,巨有诚建议毕业生从长远角度考虑,结合兴趣、行业价值与个人成长做出选择。他强调,职业发展需关注未来5到10年的趋势,而天翼交通正通过打造人才培养体系,帮助年轻人在重大项目中获得全方位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