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夸克右滑更新:AI助手入场,消费级应用赛道再添变数

   时间:2025-10-24 22:31:28 来源:互联网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OpenAI前脚刚发布浏览器新品Atlas,后脚夸克便悄然完成了一次颇具深意的更新——新增左滑唤出AI助手功能,将ChatBot入口置于与ChatGPT原本相同的位置。这一巧合,恰如钱钟书笔下“围城”的隐喻:外部者渴望进入,内部者试图突破。在AI大模型领域,OpenAI与阿里巴巴分别代表闭源与开源路线的领军者,如今却都试图模仿对方的模式。这种转变背后,暗含着AI时代用户资产核心价值的回归:上下文信息已成为竞争的关键。

夸克的新版交互设计,通过点击AI助手按钮或左滑屏幕,均可进入对话界面。更值得关注的是,用户退出应用后再次打开,仍会停留在之前的对话窗口。这种设计兼顾了两类用户需求:习惯与AI持续对话的用户可保持连贯性,而高频使用浏览器、工具的传统夸克用户,仍能通过简洁路径操作。据传,夸克AI助手模块可能基于Qwen3-Max定制版模型,阿里终于将压箱底的技术投入消费端应用。

对比豆包,夸克的Chat界面虽形式相似,但对话风格与信息密度截然不同。从实测看,其交互过程中Token消耗显著,甚至能直接调用夸克网盘资源。这种特性或许解释了为何此次更新被内部戏称为“C计划”——有人联想到“吃豆人”的吞噬能力,但更合理的解读是,夸克正探索Agentic Chat模式,试图在AI应用领域走出差异化道路。

夸克与阿里的野心,在于同时掌握上下文资产与工具使用能力。OpenAI强调ChatGPT的长期记忆功能,正是基于基座模型差距缩小后,独特价值需转向无法迁移的理解深度。例如GPT-5初期因替换4o版本导致用户差评,实则反映了市场对深度上下文需求的认可。如今,夸克正为阿里开辟一条通往消费级AI应用的新路径。

作为国内日活最高的AI产品,夸克在AIGCRANK榜单中已超越豆包与DeepSeek,三者月活均破亿。尽管争议其用户基础源于浏览器时代积累,但“先难后易”的策略使其在传统场景(浏览器、搜索、工具)站稳脚跟后,再叠加ChatBot功能,形成独特优势。其“超级框”此前需兼顾网址输入、搜索、对话等多重功能,用户心智建立难度极高。此次更新将ChatBot独立为“B面”,与全面AI化的“A面”(集成浏览器、网盘、学习等功能)形成互补。

浏览器市场的竞争同样激烈。尽管常被视为大厂“舒适区”,但Atlas、Dia、Comet等产品的涌入,凸显了AI公司对主动获取上下文入口的重视。用户使用主流AI产品时,需频繁投喂网页、文件等材料以提升判断准确度,这种操作充满机械感。若消费行为集中于浏览器,为何不直接通过浏览器解决?ChatGPT曾推出Chrome插件,但因上下文获取有限而被下架,最终推动Atlas诞生——全链路控制对实现“终身伴随用户”目标至关重要。

在Web生态健康的海外市场,浏览器成为AI介入邮件、文档等场景的最便捷入口。夸克虽在中文互联网生态中定位不同,但其已完成最难的任务:在传统领域建立用户基础后,只需将Qwen系列大模型封装至ChatBot,即可借助数亿月活用户实现商业闭环。

夸克的潜力远超当前表现。尽管打通数据需时间与流程成本,但未来或可将用户浏览、搜索、观看内容等行为全部纳入ChatBot上下文,为每个用户训练专属高精度模型。例如,用户可要求“从本月拍摄的考研真题中筛选错误率最高的题目重新测试”,或“根据我的偏好筛选300G奥斯卡电影并整理文件夹”。这种消费与对话行为的融合,将重新定义AI应用边界。

高频使用AI的用户逐渐意识到:与其雕琢提示词,不如完善上下文。夸克的新功能恰如一辆“泥头车”,冲向Atlas、豆包乃至Agent市场。无论“C计划”是否存在,此次右滑更新都是阿里罕见的通过产品而非竞争驱动的战略动作,穿透力极强。

十年前,阿里收购UC浏览器创下互联网并购纪录。当市场认为移动浏览器仅是信息流小场景时,夸克通过无广告搜索、工具创新等细节默默成长。如今,面对高饱和市场,阿里选择以产品打磨替代高举高打;在低渗透率领域,则通过场景架构构建优势。Qwen模型终于拥有大规模消费端产品,阿里正以独特方式重新定义AI竞争格局。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