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近日宣布,一颗编号为3I/ATLAS的彗星正以飞掠近日点的姿态离开太阳系,成为人类观测史上第三个被确认的星际天体。这颗来自太阳系外的"访客"不会对地球构成任何威胁,其独特的轨道特征和物质构成正引发科学界广泛关注。
根据观测数据,这颗彗星于7月1日由智利ATLAS巡天望远镜首次捕获,当时距离太阳约6.7亿公里,位于木星轨道内侧。天文学家通过哈勃太空望远镜的后续观测发现,其彗核直径在440米至5.6公里之间,表面覆盖着典型的冰质物质,并形成可见的彗发结构。这些特征使其被明确归类为彗星而非小行星。
该天体的命名体系蕴含重要信息:字母"I"代表星际起源,数字"3"表明其发现顺序,而"ATLAS"则指向发现团队使用的观测系统。其近日点距离太阳约1.4个天文单位(2.1亿公里),处于火星轨道内侧,与地球的最近距离达1.8个天文单位(2.7亿公里)。科学家推测,这颗彗星在数百万至数十亿年前脱离原生恒星系统后,一直在星际空间漂流,直至近期进入太阳系引力范围。
此前人类已记录过两个星际天体:2017年发现的"奥陌陌"和2019年观测到的2I/Borisov彗星。与前两者相比,3I/ATLAS的轨道特征和物质构成提供了新的研究维度。天文学家指出,持续发现此类天体对理解太阳系外物质组成、行星形成初期过程以及宇宙基本物理规律具有重要价值。目前多个国际观测团队正对该彗星进行跟踪观测,试图通过其物质挥发模式反推原生恒星系统的环境特征。
这颗彗星的发现再次印证了星际天体造访太阳系的频繁性。随着观测技术的进步,科学家预计未来将发现更多此类天体,这些"宇宙信使"或将逐步揭开恒星系统形成与演化的神秘面纱。当前研究团队正通过分析光谱数据,试图确定其具体化学成分和同位素比例,这些信息将成为追溯其起源的关键线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