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普罗宇宙机器人2025新品发布会上,联合创始人兼CTO吴超新针对当前工业生产中的痛点问题展开深入分析。他指出,工业制造的核心保障在于精度、效率与稳定性三大要素,但具身智能技术在工业场景的应用仍处于初级阶段,尚未形成成熟解决方案。传统自动化设备在应对产线快速切换时暴露出明显短板,改造周期长、成本高昂且柔性不足,而现有具身智能机器人因技术限制难以实现稳定作业。
技术瓶颈的根源在于硬件架构的局限性。吴超新解释称,当前主流方案采用的关节模组普遍采用空心杯电机搭配行星齿轮箱的结构,这种设计在亚毫米级精度控制方面存在天然缺陷。面对高频次的产品换线需求,机器人既无法保证作业精度,也难以维持效率稳定,直接制约了柔性制造的落地效果。
针对行业困境,普罗宇宙推出以场景驱动为核心的研发策略。其最新发布的普罗宇宙大白机器人2.0通过技术创新突破传统限制,在复杂工业环境中实现0.05毫米的绝对定位精度。该机型采用模块化设计理念,通过更换末端执行器即可快速适配锁付、点胶、涂油、焊锡等不同作业场景,展现出极强的环境适应能力。
在解决方案设计上,企业提出"通用本体+专用末端"的创新模式。吴超新强调,这种架构打破了传统自动化设备"一机一用"的局限,通过标准化本体搭配可快速更换的功能模块,显著降低了柔性制造的实施成本。配套发布的四款末端执行器产品,包括锁付、点胶/涂油、焊锡专用设备及PH10工业级灵巧手,进一步验证了该技术路线的可行性。
产业价值实现层面,研发团队聚焦降本、提效、可靠性三大核心指标。吴超新透露,通过构建自主学习的机器人算法体系,设备能够在生产现场持续优化作业策略,最终形成具备环境感知与自适应能力的智能作业单元。这种技术演进方向不仅提升了设备实用性,更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新的实施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