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酒店抢单模式兴起:用户定价享优惠,行业变革还是短暂热潮?

   时间:2025-11-03 09:58:57 来源:互联网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年来,随着在线旅游平台(OTA)的普及,通过手机预订酒店已成为大众出行的常规操作。近期,一种以“用户定价、酒店抢单”为核心的新型预订模式悄然兴起,部分消费者甚至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成功预订到心仪客房,引发行业对传统酒店销售模式的重新思考。

某创新型平台“惠选订房”近期进入公众视野,其宣称采用“C2B用户定价”机制,允许消费者自主设定心理价位,由平台通过算法推荐合理区间,最终由周边酒店竞价接单。该平台将服务场景细分为个人用户与企业用户两大板块:个人可通过“AI砍价”功能提交个性化需求,企业则能通过“企会通”完成会议场地与团体住宿的批量预订。记者实地测试发现,在北京市北京站周边10公里范围内,该平台可实时匹配24家不同档次酒店,其中中档酒店占比超六成。

具体操作流程显示,用户输入位置、星级、房型及预期价格后,系统会生成基于市场均价50%-80%的参考价,同时支持自由调整。测试中,记者以548元(优惠后528元)的价格提交订单,迅速获得市场价596元的酒店接单。这种“反向拍卖”机制,本质上是通过技术手段重构了供需双方的议价权分配。

从行业视角观察,这种模式并非完全新生事物。其底层逻辑与网约车动态调价、外卖平台限时秒杀等共享经济模式高度相似,均是通过实时匹配供需关系实现资源优化配置。酒店业资深分析师指出,该模式之所以能在住宿领域落地,根源在于行业长期存在的结构性矛盾——客房资源具有强时效性,空置率波动直接影响经营效益。数据显示,非核心景区酒店平均空置率在淡季可达40%以上,而固定成本占比却超过60%,这迫使从业者寻求更灵活的定价策略。

弹性定价机制在航空业早已成熟应用。以某航空公司为例,其通过分析历史数据建立动态定价模型,使同一航线在不同时段的票价波动幅度可达300%。酒店业借鉴此模式后,既能通过低价策略消化淡季库存,又能避免传统促销活动审批流程冗长的问题。某连锁酒店集团运营总监透露,参与抢单平台的客房,平均入住率比固定价渠道高出18个百分点,尤其在非节假日时段效果显著。

消费者端反馈显示,该模式对价格敏感型群体吸引力显著。某旅行平台调研数据显示,72%的受访者表示愿意尝试自主定价,其中65%认为能节省15%以上的住宿成本。但也有用户担忧服务质量保障问题,某消费者权益组织指出,需警惕部分酒店为压低成本而降低服务标准。

行业专家提醒,这种模式存在双重挑战:对平台而言,需同时吸引足够数量的酒店和用户形成网络效应,否则易陷入“有单无房”或“有房无单”的困境;对酒店方,过度依赖低价策略可能损害品牌价值,某高端酒店集团就曾因参与抢单被会员投诉“定位混乱”。技术层面,如何确保算法推荐的公平性,避免头部酒店垄断流量,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已有超过300家酒店集团与该平台达成合作,覆盖全国主要城市。但业内人士认为,要真正改变行业生态,还需突破三大瓶颈:建立统一的服务质量评估体系、完善动态定价的监管框架、培育消费者对非标价格的接受度。这场由技术驱动的定价革命,正在重新定义酒店业的竞争规则。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