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2025年合资新能源“起势”:以中国定制破局,能否重塑市场新格局?

   时间:2025-11-03 23:24:21 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曾经被质疑“油改电”策略的合资品牌,正以全新姿态发起反击。北京现代常任副总经理李双双在首款纯电平台SUV——EO羿欧发布会上明确表示,2025年将成为合资品牌新能源转型的关键节点,布局电动化已成为行业共识。

今年以来,广汽丰田铂智3X、日产N7和北京现代EO羿欧三款专为中国市场打造的纯电车型相继上市。这些车型均以10万元出头的亲民价格切入主流市场,试图通过“电比油低”的策略打破现有市场格局。其中,丰田铂智3X上市1小时订单量突破万辆,日产N7在8月销量首次突破万辆大关,展现出强劲的市场潜力。

价格策略的背后,是合资品牌对市场规律的深刻认知。在竞争白热化的中国汽车市场,新车定价已无试错空间,多数品牌选择“一口价”策略,通过限时优惠直接触达消费者。这种快消品化的销售节奏,迫使合资品牌采用“降级打市场”的策略——以B级车的配置和A级车的价格参与竞争。例如,日产N7和丰田铂智3X均以中大型车的尺寸和配置,却制定出紧凑型车的价格。

10万-15万元价格区间是中国乘用车市场的黄金赛道,占据整体销量30%以上。然而,这个区间的新能源车型突围难度极大:燃油车选择丰富,新能源车型竞争激烈,消费者对“六边形战士”的需求强烈。目前,该区间成功的新能源品牌主要是比亚迪、广汽埃安等自主品牌,合资品牌尚未实现真正突破。

市场格局的变化迫使合资品牌重新审视战略。过去,10万-15万元的纯电市场因盈利能力薄弱而被忽视,但如今燃油车市场份额持续被自主品牌新能源车型蚕食,迫使合资品牌必须主动出击。李双双坦言:“我们已经没有退路,必须找到正确的发展路径。”对于合资品牌而言,选择深耕中国市场就意味着必须在新能源领域展开激烈竞争,而10万-15万元的走量市场是分摊研发成本、提升盈利能力的关键。

智能化曾经是合资品牌的致命短板,但在2025年上市的新车型中,这一缺口正在被快速填补。日产N7搭载与Momenta合作定制的端到端飞轮大模型驾驶辅助系统,丰田铂智3X率先在同级车型中配备激光雷达,北京现代EO羿欧则通过中国本土供应商方案实现智能化升级。这些车型从平台到智能驾驶、智能座舱均基于中国本土技术,价格和体验已与自主品牌不相上下。

在智能座舱领域,合资品牌同样实现质的飞跃。EO羿欧搭载高通骁龙8295芯片,支持CarLink/CarPlay;日产N7配备骁龙8295P芯片与NISSAN OS系统,接入DeepSeek等AI大模型;铂智3X通过OTA升级新增华为HiCar互联功能。这些升级使合资品牌车机系统摆脱了过去的卡顿、功能脱节等问题,在交互体验上更贴近中国用户习惯。

本土供应链的深度融合是合资品牌转型的重要支撑。日产N7零部件国产化率接近100%,生产设备国产化率达87%;现代EO羿欧国产化率82%;丰田铂智3X整车国产化率达99%,本土供应商占比65%。电池方面,日产N7采用宁德时代产品,铂智系列使用比亚迪与欣旺达电芯,现代EO羿欧配备弗迪刀片电池。这种深度本土化不仅降低成本,更使产品能快速响应技术迭代。

研发模式的变革同样关键。过去“外方定技术、中方搞生产”的模式已被彻底打破。日产N7由中方团队主导开发,从产品定位到功能设计均由中国团队决定;铂智3X采用“中国团队主导研发+中日联合办公”模式;现代EO羿欧的产品定义、设计和验证过程均由中国团队完成。这种变革使合资品牌能更精准地把握中国市场需求,甚至将“中国定制”模式推向全球市场——EO羿欧计划出口澳大利亚,N7已在东京车展亮相,铂智3X登陆香港市场。

人事调整为转型提供了组织保障。丰田中国迎来首位华人总经理李晖,日产中国新任掌门马智欣拥有28年日产系工作经验,北京现代完成本土高管团队换防。这些调整加速了合资品牌的本土化进程,使其研发、供应链和功能定义实现全链条重构。

尽管合资品牌展现出强劲的转型势头,但现实挑战依然严峻。数据显示,2025年9月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78.1%,而主流合资品牌仅为7.4%;在月度零售份额中,自主品牌占70.1%,合资品牌仅3.2%。即使日产N7实现“18天大定破万”,与比亚迪单车型月销数万的规模仍有差距。

消费者认知的转变需要时间。部分消费者仍对合资品牌新能源车型存在智能化表现不佳的刻板印象。与此同时,自主品牌正通过推出更具性价比的车型和持续加码激光雷达、城市NOA等领域技术,不断提升竞争力。当合资品牌补齐智能化短板时,自主品牌已向“智能座舱+自动驾驶”融合体验迈进,竞争维度持续升级。

2025年的合资新能源市场,产品突破、体系支撑和市场响应形成合力,但距离真正“破局”仍有距离。这不是一场“合资反攻自主品牌”的零和博弈,而是中国新能源市场走向成熟的标志。合资品牌能否重现燃油车时代的辉煌,最终将由用户、市场和时间共同验证。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