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星巴克牵手博裕拓下沉市场,汉堡王寻中国合伙人谁能续写新章?

   时间:2025-11-05 02:45:42 来源:互联网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星巴克中国业务迎来重大调整,这家全球咖啡巨头将中国业务60%的股权以约40亿美元的价格出售给本土私募巨头博裕资本,自身保留40%股份,同时继续作为品牌与知识产权的所有者和授权方。此次交易后,双方成立合资企业,总部设在上海,管理着中国内地超8000家星巴克门店。根据财务测算,叠加股权转让所得、保留权益价值及未来授权收益,星巴克中国零售业务整体价值预计超过130亿美元。

进入中国市场26年的星巴克,曾成功将“咖啡文化”植入中国,长期占据中国咖啡市场重要地位。然而,随着本土品牌崛起,星巴克的优势正被逐渐蚕食。《金融时报》数据显示,星巴克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已从2017年的42%峰值下滑至2024年的14%。与此同时,本土品牌扩张迅猛,瑞幸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门店总数达26206家,库迪9月末门店数量超15000家且已实现盈利,而星巴克目前在华门店数仅约8000家,显著落后于竞争对手。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星巴克中国过去一年展开了一系列“自救”行动。在“第三空间”概念上,星巴克先后打造非遗概念店、推出“自习室”,并与小红书合作将1800多家门店改造为宠物、手工、骑行、跑步等“兴趣社交空间”,强化品牌独特性。在产品层面,星巴克推出无糖系列咖啡,丰富“非咖”产品线,将消费时段拓展至午后、下午乃至晚间,并对非咖产品进行价格调整,将价格带拉入20元区间,以吸引新客群。这些举措成效显著,最新财报显示,星巴克中国同店销售额和交易量已连续四个季度增长,门店经营利润率保持两位数提升。

然而,星巴克中国的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其过往赖以成功的“第三空间”模式,在消费趋于理性的今天已显疲态。既要下沉扩张,又要维护品牌溢价;既想吸引价格敏感的新客群,又怕“第三空间”的价值符号因降价而崩塌,星巴克正站在路径重新选择的十字路口。另一方面,随着品牌势能下滑,星巴克在商业地产项目中的议价能力减弱,过去享受的免租期、装修补贴等特权逐渐消失,甚至屡屡传出“被商场清退”的消息。在此背景下,寻找中国合伙人成为星巴克的当务之急。

博裕资本成为星巴克的中国合伙人并非偶然。这家成立于2010年的私募股权公司,管理着近百亿美元的基金,投资组合中包括极兔快递、小红书、爱奇艺、快手、SHEIN等知名企业。在星巴克之前,博裕已买下中国高端商业代表北京SKP,并在“雪王”蜜雪冰城登陆港交所时出现在投资阵营中。博裕资本的中国背景和丰富的消费领域投资经验,正是星巴克所看重的。双方立下2万家门店的目标,未来将重点拓展中小城市及新兴区域。

门店扩张是此次合资的核心目标之一。从目前约8000家门店拓展至2万家,意味着未来门店数量需实现1.5倍增长。对于投资了蜜雪冰城的博裕资本而言,其在大规模门店落地、运营上的操盘能力已得到验证。但星巴克与蜜雪冰城在品牌定位和客群上差异明显,且星巴克的开店成本越来越高。过去,星巴克凭借品牌价值享受着商业地产项目的诸多特权,形成“门店越多—品牌越强—租金越低”的正循环。如今,这一优势逐渐消失,星巴克在下沉市场凭借品牌价值拿到低租金、好地段的难度明显加大,更需要博裕资本协助攻城略地。

在投资机构对利润的极致追求下,合资公司是否会开放加盟成为未知数。若开放加盟,可能会带来管理上的挑战,进一步稀释星巴克的品牌价值。下沉市场的消费者是否愿意继续为品牌溢价买单,星巴克是否会降价换取用户规模,如何在维持“第三空间”价值的前提下加速扩张,都是摆在星巴克和博裕资本面前的难题。

星巴克并非首个接纳中国合伙人的洋品牌。在其之前,肯德基和麦当劳已在中国市场找到解法。面对业绩下滑,麦当劳和百胜餐饮集团都曾将其中国业务的部分股权剥离给私募股权公司。麦当劳出售中国门店特许经营权时的交易对价为20.8亿美元,百胜集团获得春华资本与蚂蚁金服投资的4.6亿美元。分拆后,二者在业绩增长与门店扩张方面成果显著。百胜中国分拆后不仅在纽交所挂牌上市,成为中国最大的餐饮公司之一,截至2024年底拥有16395家餐厅,遍布中国2200多个城市。麦当劳中国截至2024年年末共有餐厅6820家,还计划2025年在中国新开约1000家餐厅,加速在中国市场的布局。

眼下,寻找“更懂中国”合伙人的接力棒传到了汉堡王手中。诞生于1954年的汉堡王,2005年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初期采用直营模式,前7年仅开设了68家门店。直到摸着肯德基和麦当劳过河,开启特许经营模式后,汉堡王在中国才开始大举扩张。然而,到2024年末时,“汉堡王中国”的门店数实际仅有1474家,远低于同期的肯德基中国(超1.16万家)和麦当劳中国(6820家)。尤其是在其母公司RBI的全球十大市场中,汉堡王中国门店数量最多,但年度单店平均销售额却在全球前十大市场中垫底。在这种情况下,RBI集团宣称要寻找“更懂中国”的合作伙伴。

外资品牌的“中国合伙人”模式正从1.0的产权转让进化到2.0的价值共创。如今的“中国合伙人”不仅是资金供给方,更需具备本土洞察、数字化能力与供应链优势。星巴克与博裕能否在坚守品牌调性的同时攻克下沉市场,汉堡王会花落谁家又将如何借助本土资本重塑市场地位,能否找到“既有钱又有能力”的中国合伙人,将成为洋品牌在中国市场生存的关键。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