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人形机器人价格下探商业化提速,进工厂入家庭仍需跨越能力关卡

   时间:2025-11-05 07:46:39 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期,人形机器人领域迎来价格与市场的双重突破,商业化进程明显加快,正朝着规模化应用稳步迈进。随着资本关注度提升和市场期待升温,一个关键问题摆在眼前:这些具备跑跳能力的机器人,何时能在工厂和家庭中稳定高效地“工作”与“服务”?

价格“破冰”是推动人形机器人普及的重要一步。以北京两家企业为例,其推出的机器人身高与幼儿相仿,具备跑跳、陪玩等功能,价格已降至高端智能手机水平。松延动力创始人姜哲源指出,通过核心部件自研、提高国产化率及使用复合材料,机器人成本得到有效控制。他强调,中国在硬件测试领域的优势将使其成为首个实现机器人家庭规模化应用的国家。

商业化提速的信号在订单中愈发明显。今年以来,具身智能机器人行业交付节奏加快,多笔大额订单落地。10月29日,越疆机器人与瑞德丰签署超8050万元的采购合同,涵盖人形机器人及协作机器人;9月,智平方与半导体显示企业达成合作,未来三年将部署超1000台机器人,订单金额达数亿元。优必选、宇树科技等企业也披露了来自制造业的订单。智平方创始人郭彦东认为,未来三年行业竞争将聚焦“真实场景闭环”——机器人需在更多商业场景中部署,通过作业数据反哺模型与硬件迭代,形成技术壁垒。他同时提醒,当前应优先提升产品性能,而非陷入价格战。

尽管前景广阔,人形机器人“进万家”仍面临能力瓶颈。目前,公众更多在机器人赛事、展演或科研实验室中看到其身影,而工厂与家庭场景中的规模化应用尚未充分实现。姜哲源提出,在技术未完全胜任养老护理、家政等复杂任务前,机器人可优先提供情绪价值,如陪伴儿童、教学编程等,这些方向有望短期内进入家庭。不过,优必选执行董事邓峰对此持谨慎态度,他认为家庭环境的定制化需求和复杂任务对机器人能力要求极高,3至5年内仍难以实现家庭服务。工业场景中,机器人效率仅为人类的30%至40%,从“实习生”到“熟练工”仍需突破技术瓶颈。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