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AI狂潮下内存告急:手机电脑涨价潮来袭,普通消费者何去何从?

   时间:2025-11-07 14:19:39 来源:互联网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过去两年,内存市场曾让“等等党”尝尽甜头。1TB固态硬盘价格跌破三百元,32GB DDR5内存条变得触手可及,装机爱好者们沉浸在“内存自由”的狂欢中,不少消费者趁机囤货,享受着前所未有的低价红利。然而,这波低价狂欢在去年下半年戛然而止,内存市场突然变脸,价格开始飙升。

如今,当初三百元就能拿下的1TB固态硬盘,价格已翻倍甚至更高;相同容量的内存条,现在购买要多花几百上千元。有消费者反映,七月份购买的内存条,如今价格已接近翻倍。这股涨价风潮不仅影响了存储市场,更开始向消费级设备蔓延。红米K90定价过高的话题引发讨论,雷军在微博上回应称,内存涨价是主要原因。

内存为何突然涨价?这背后是一个复杂的故事。内存作为电子设备的“基础设施”,广泛应用于手机、电脑等各类设备。其价格波动不仅受供需关系影响,更与行业周期、技术迭代密切相关。此前,存储厂商通过技术突破降低成本,叠加PC、智能手机市场需求降温,导致供大于求,国产厂商的加入更让市场竞争白热化,内存价格一度跌至谷底。

但内存行业有其独特的“周期律”,类似“猪周期”的循环。当需求低迷时,厂商默契减产、低价清库存;需求回暖时,则集体涨价收割利润。这种周期通常每三到五年循环一次。然而,三星等厂商常采取反向策略,在市场低迷时扩产,以低价挤压竞争对手,历史上德系厂商奇梦达、日本厂商尔必达均因此退出市场。

但本轮涨价与以往不同,其持续时间可能更长,影响范围更广。权威机构和分析普遍认为,这轮涨价将延续数年,成为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普通消费者或许不信,但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内存价格短期内难以回落。原因在于,本轮涨价不仅受周期影响,更与AI产业的崛起密切相关。

内存厂商发现,服务普通消费者的生意利润低且不稳定,而AI行业则需求旺盛、出手阔绰。AI大模型训练和推理对数据处理能力要求极高,内存带宽成为关键瓶颈。为解决这一问题,高带宽内存(HBM)应运而生。与传统DDR内存的“平房设计”不同,HBM采用“楼房设计”,将芯片垂直堆叠,通过硅通孔技术连接,大幅缩短数据传输距离,降低功耗并提升带宽。这种高端内存成为AI厂商的“标配”,尽管价格昂贵,但利润率超过60%,远高于普通DRAM业务的40%。

AI厂商不仅需求量大,还专挑贵的买。OpenAI、软银、甲骨文等公司联合打造的“星际之门”项目,一口气预定了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未来数年的大部分产能,相当于三巨头合计产能的57%。面对如此诱人的订单,内存厂商自然优先满足AI需求,普通消费者的优先级被大幅降低。

NAND领域同样如此。AI时代的数据量爆炸式增长,传统机械硬盘(HDD)已无法满足需求,交货周期延长至52周。企业级大容量SSD凭借速度、功耗和散热优势,成为AI训练和推理的首选。三星推出专为数据中心设计的PCIe 5.0 SSD系列,并准备量产下一代300层NAND技术;HDD巨头希捷和西部数据则不得不缩减产线或转向SSD。厂商们用行动表明,利润丰厚的AI业务才是优先方向。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