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科大讯飞2025开发者节发布星火X1.5,多领域突破,启动全球计划共享AI红利

   时间:2025-11-07 15:21:27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第八届世界声博会暨2025科大讯飞全球1024开发者节上,科大讯飞以“更懂你的AI”为核心主题,正式推出讯飞星火大模型最新技术升级及系列创新产品,为AI产业红利落地描绘出清晰蓝图。董事长刘庆峰在演讲中强调,AI技术的普及需突破四大核心挑战:自主可控的技术底座、软硬协同的融合能力、行业深耕的垂直应用,以及个性化服务的精准触达。目前,这一路径已取得实质性进展——与头部企业联合打造的300余个“开箱即用”智能体中,已涌现出多个具备行业标杆意义的“AI员工”。例如,“星火行业分析师”成为国内首个通过工信部认证的行业分析AI应用,在《大数据分析师技术水平考试》中以92分超越85%的人类考生。

IMG_256

此次发布的深度推理大模型讯飞星火X1.5成为全场焦点。该模型采用MoE架构,总参数量达293B,激活参数量30B,推理效率较前代提升100%,在语言理解、文本生成、逻辑推理等六大核心能力上全面对标国际主流,数学能力持续保持领先。其多语言支持覆盖130个语种,整体性能达到GPT-5的95%以上,在拉美、东盟等14个重点语言场景中表现尤为突出。更值得关注的是,星火X1.5在国产算力平台上实现两大技术突破:长思维链强化学习训练效率从30%跃升至84%,MoE模型全链路训练效率显著提升,为自主可控的AI发展夯实基础。科大讯飞全球首发的非自回归语音大模型架构,通过并行输出文本序列,将推理成本降低520%,效果提升16%。

软硬一体化解决方案的推出,标志着AI技术向真实场景的深度渗透。科大讯飞发布的软硬件融合方案整合了AI与麦克风阵列、扬声器阵列、摄像头阵列及视觉呈现技术。其中,智能办公本X5搭载上4下4环八麦克风阵列,在高噪环境下识别准确率达95.08%,远超iPhone 17 Pro;AI翻译耳机采用单耳三麦多感融合降噪系统,复杂噪声下识别率高达97.1%;双屏翻译机2.0的强降噪模式在90dB噪音中仍保持98.69%的识别率。在扬声器技术领域,智能座舱音响方案iFLYSOUND通过立体空间声场重构技术,已量产落地19家车企,出货量突破100万台,车内音效媲美百万级豪车。视觉健康方面,AI黑板配备的圆偏类自然光护眼大屏使视觉疲劳降低50%,130度超宽域显示确保教室全员清晰观看;AI学习机则集成微纳米类纸屏技术,获得国内外10余项护眼认证。

IMG_256

多模态交互能力的升级成为AI走向大众的关键突破。数字人导览“小飞”现场演示了其跨模态交互实力:支持多人多语种对话、基于历史数据的个性化推荐,并能独立完成购票、订酒店等复杂任务。这一体验背后,是讯飞在麦克风远场识别、3D视觉感知、视听觉融合理解等八项技术上的协同创新。发布会首发的两大核心技术进一步拓展了AI的个性化边界:星火X1.5通过构建用户记忆库,实现长期画像、近期反馈与短期对话的综合理解;基于星火语音大模型的百变声音复刻技术,仅需一句录音即可复刻任意音色,并支持通过指令创造风格化声音。刘庆峰指出:“超拟人多模态交互将重新定义人机关系,让AI成为更有温度的生活伙伴。”

在应用场景拓展方面,科大讯飞展示了AI在教育、医疗、汽车等领域的深度实践。教育领域,星火大模型构建的错因体系包含3大类、3层级、4000+标签,通过智能批阅机与教师助手实现“作业批改-课堂施教”小时级闭环,获国家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组专家权威认证。医疗领域,星火医疗大模型专科诊疗能力达主任级医师水平,人机协同使基层诊断合理率从87%提升至96%,病历书写时间减半;个人健康助手“讯飞晓医”已累计完成1.6亿次咨询,支持解析99%医学报告。出行场景中,星火智慧座舱2.0通过13个摄像头与54维记忆锚点记住用户偏好,提供体征监测与场景化服务,将汽车转化为“第三生活空间”。办公领域,智能办公本X5的手写纪要与AI纪要深度融合,听见APP则能自动生成会议纪要与待办事项。情感陪伴方面,全新发布的“AI星朋友”拥有4.35MOS高保真声音克隆与160余种人设模型,通过自学习情感模型主动关怀用户,让科幻场景成为现实。

为构建开放生态,科大讯飞在开发者节上宣布两项重大举措:其一是全面开源原生支持RPA的智能体平台Astron,将AI大脑与自动化执行结合,提供八大行业智能体模板;其二是启动“星火点亮全球”计划,依托多语言技术与自主可控优势,与多国伙伴展开深度合作,推动AI红利全球共享。数据显示,2025年AI开发者大赛吸引17国3.6万个团队参与,诞生4622个垂类智能体;讯飞开放平台开发者总数达968万,近一年新增200万,大模型企业开发者增长125%。刘庆峰表示:“AI的价值在于赋能每个人,我们将持续降低技术门槛,让更懂你的AI成就更好的世界。”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