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行业正经历一场由人工智能驱动的深刻变革,品牌方通过算法优化成本结构,而传统创意从业者则面临前所未有的职业挑战。互动广告局最新调研显示,联网电视与在线视频广告中AI技术渗透率已达30%,较去年同期增长8个百分点,预计2026年将攀升至39%。尽管仍有46%的消费者对AI生成内容持保留态度,但负面评价比例较前两年显著下降,市场接受度呈现渐进式提升。
这场变革的标志性案例当属可口可乐2025年圣诞季广告《Holidays Are Coming》。该作品由旧金山AI创意机构Silverside AI全流程制作,从雪地场景到卡车模型,甚至动物角色均通过生成式AI构建。相较于去年因人物面部扭曲引发争议的版本,新版广告采用自然灵动的动物形象,成功规避"恐怖谷效应",画面精细度实现质的飞跃。可口可乐首席营销官马诺洛·阿罗约透露,项目制作周期仅用时四周,而传统拍摄模式通常需要提前一年筹备,效率提升幅度令行业震惊。
在成本控制层面,AI技术展现出颠覆性优势。该广告项目由可口可乐、WPP集团及两家AI工作室联合完成,总人数与过往真人拍摄团队规模相当,但核心创意环节仅需5名AI专家。Silverside AI团队通过算法生成7万余个视频素材片段,为后期剪辑提供海量选择空间。这种"人机协作"模式,正在重塑广告行业的生产逻辑——用数据算法替代部分人工创作,用智能生成压缩制作周期。
行业震荡已从数据层面显现端倪。美国《广告周刊》统计表明,随着AI工具普及与广告集团并购潮,20-24岁初级岗位数量锐减。亚马逊、派拉蒙等企业近期裁员中,市场与创意部门成为重灾区,大量基础性工作被智能系统取代。这种转变引发从业者强烈反弹,动画师亚历克斯·赫希在社交媒体发文讽刺:"可口可乐的红色,是无数失业艺术家鲜血混合的颜色",直指AI技术对传统创意生态的冲击。
尽管马诺洛·阿罗约强调"人类故事讲述能力仍是核心",但行业现实正在改写游戏规则。当AI能够独立完成从概念设计到素材生成的完整链条,当算法可以精准匹配不同市场的文化偏好,传统创意人的价值定位正面临根本性质询。这场由技术驱动的革命,最终将导向人机共生的新平衡,还是单向度的替代浪潮,仍待时间检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