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科技创新的浪潮正激荡出蓬勃生机。人力资源产业园内,一群平均年龄27岁的青年团队专注地操作着电脑,为人工智能模型提供精准的数据标注服务;而在不远处的科技园区,另一家企业正运用遥感技术为万亩农田绘制数字化"丰收图"。这两家企业的成长轨迹,共同勾勒出兵团以科技赋能产业升级的生动实践。
2021年,郝寒玉带领团队创立了新疆见云科技有限公司,成为石河子市首家专业从事数据标注的企业。这位"兵三代"创业者敏锐捕捉到人工智能产业的机遇,带领30余名高校毕业生组建技术团队,专注于计算机视觉、自动驾驶等六大领域的数据服务。公司成立仅三年,已与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高德地图等20余家知名机构建立合作,为国内多家AI头部企业提供算法训练支持。
在虚拟数据世界深耕的同时,新疆疆天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将科技触角延伸至实体农业领域。这家2016年落户石河子的企业,总投资1.4亿元打造数字农业平台,其核心团队中博士4人、硕士7人,研发人员占比超40%。企业自主研发的农业遥感监测系统,可实现小麦、玉米等作物从播种到收获的全周期管理,相关技术已在全国多个农业产区推广应用。
技术突破的背后是持续的研发投入。见云科技累计获得30项自主知识产权,包括29项软件著作权和1项发明专利,成功跻身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行列。疆天科技则构建起包含29项专利的技术体系,其中发明专利4项,其建设的数字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22年更获批国家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项目,获得3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
两家企业的成长轨迹折射出兵团数字经济的崛起路径。见云科技通过数据标注服务,为人工智能产业提供基础支撑;疆天科技运用数字技术改造传统农业,推动农垦系统转型升级。这种"虚拟+实体"的双重驱动模式,正在重塑兵团的经济结构——数据显示,当地数字经济规模年均增长超25%,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在石河子市的科技园区内,见云科技的年轻工程师们仍在优化算法模型,而疆天科技的农业专家正调试新一代遥感设备。这种传统与现代、虚拟与实体的碰撞融合,正转化为推动兵团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当数据标注的精准度不断提升,当农田监测的分辨率持续细化,科技创新的种子正在这片热土上孕育出新的产业果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