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太空数据中心成新趋势:马斯克推进布局,中国企业发射全球首个计算卫星星座

   时间:2025-11-10 02:33:28 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世界首富埃隆·马斯克近日在社交平台X上公开表示,随着SpaceX“星舰”技术的成熟,大规模部署太阳能人工智能卫星的构想正逐步成为现实。他强调,这一路径是当前唯一具备每年部署1太瓦(1TW)人工智能算力潜力的解决方案。此番言论被视为对谷歌此前提出的“核能驱动AI数据中心”计划的直接回应,凸显了科技巨头在能源与算力布局上的竞争态势。

马斯克进一步透露,SpaceX正规划在太空建设数据中心,其核心依托于升级版的Starlink V3卫星。这些卫星将配备高速激光链路,通过规模化部署形成覆盖全球的算力网络。他指出,地球电力供应已成为AI数据中心扩张的关键瓶颈——咨询机构FTI Consulting预测,美国数据中心能源需求将在2027年前翻倍,现有电网容量已难以支撑大型项目的接入需求。

将数据中心迁移至太空的构想正获得越来越多科技企业的关注。美国初创公司StarCloud于11月2日成功发射技术试验卫星“Starcloud-1”,该卫星搭载英伟达H100芯片与谷歌Gemini大模型,算力较现有太空设施提升100倍。公司计划构建一座5吉瓦规模的轨道数据中心,配备超大型太阳能板与冷却系统,其宽度与长度均达4公里。联合创始人菲利普·约翰斯顿宣称,太空环境可提供近乎无限的低成本可再生能源,仅需承担发射成本,且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较地面数据中心降低90%。

谷歌亦在探索类似路径。其“捕日者”(Project Suncatcher)项目拟将张量处理单元(TPU)搭载于配备太阳能电池板的卫星上,利用太空环境实现近乎持续发电,电池板效率达地面同类产品的八倍。公司计划与Planet公司合作,于2027年前发射多颗原型卫星进行硬件测试。若项目落地,谷歌将成为首家拥有太空数据中心的企业。

中国在该领域同样取得突破。2025年5月,国星宇航与之江实验室联合发射的全球首个太空计算卫星星座成功入轨。该星座包含12颗计算卫星,搭载80亿参数天基模型,可实现L0-L4级卫星数据在轨处理与推理,并执行异轨卫星激光接入、天文观测等任务。此举标志着中国在太空计算领域迈出关键一步。

商业航天市场的热度持续升温。业内流传的会议纪要显示,美国已发射超1万颗星链卫星,在俄乌冲突中发挥重要作用。纪要预测,中国将加速卫星发射进程,2026至2027年或迎来商业航天爆发期。受此影响,11月7日A股商业航天板块表现强劲,上海沪工、航天智装等个股涨幅显著,乾照光电更是以“20CM”涨幅涨停,市场对航天产业链的关注度持续攀升。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