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乌镇峰会:机器人炫技、AI赋能,共绘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新蓝图

   时间:2025-11-10 08:56:56 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金秋十月,乌镇的河道两岸桂香浮动,这座水乡古镇刚从世界互联网大会的忙碌中恢复往日的悠然。十年前,“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在此萌芽,如今已如参天大树,枝叶覆盖全球数字领域。从社交网络到人工智能,人类正以前所未有的紧密程度共享同一片数字天空。

在“互联网之光”博览会的展馆内,一场机器人盛宴正在上演。宇树科技的G1机器人与记者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格斗赛,这个身高不足一米的小家伙,出拳敏捷、步伐灵活,引得围观者阵阵惊叹。不远处,增程动力外骨骼机器人让参观者体验“轻装上阵”的登山乐趣;讲解员机器人用生动的语言介绍乌镇历史;仿生机器人则通过高精度执行器,实时模仿人类的喜怒哀乐。

技术革新正悄然改变日常生活。咖啡亭里,机械臂以人类般的灵巧完成拉花工艺,一分钟内递出热气腾腾的饮品;零售机器人穿梭人群,通过智能分析调整路线,主动推荐商品并监控库存。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指出,机器人产业的飞跃不仅得益于中国强大的制造能力,更源于全球开发者在开源算法平台上的协同创新。

浙江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前沿阵地,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截至今年9月,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营收达4944亿元,同比增长22%;研发费用增长14%至390亿元。DeepSeek、阿里云Qwen等模型跻身全球人工智能基准测试前十,标志着中国技术已稳居世界第一梯队。浙江大学方兴东教授观察道,AI技术已从实验室走向产业核心,在乌镇峰会的每个角落都能感受到它的存在。

关于人工智能的未来,与会者展开激烈讨论。搜狐创始人张朝阳认为,AI虽能高效处理信息,但无法替代人类交流与思考的本质。欧洲科学院院士金耀初描绘了更远景的蓝图:未来的机器人将具备自主调节功能结构的能力,在完成多样化任务的同时实现自我学习。阿里研究院院长袁媛则预测,生成式AI将使软件从“工具”转变为“工具使用者”,例如自动驾驶割草机可自主规划路径,编码机器人能独立完成软件开发全流程。

“六小龙乌镇对话”成为本届峰会焦点。参会企业代表普遍感受到技术迭代的加速度:去年人形机器人能平稳行走已属难得,今年已出现可跳舞表演的机型。群核科技负责人提出,随着家庭与工厂中机器人数量激增,空间智能技术将成为统筹管理的关键。德国工程院院士迈克尔·道林强调,尽管新技术应用伴随挑战,但人类有能力驾驭AI的负面影响,释放其创造价值的潜力。

十年间,“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从理念转化为行动。2019年发布的概念文件,逐步延伸为系列行动倡议与白皮书,最终成为乌镇峰会的永久主题。在十周年理论研讨会上,中国互联网开拓者钱华林指出,互联网的本质是全球互联,就像电话网络一样,封闭只会导致落后。日本庆应义塾大学教授村井纯通过视频表示,峰会为东西方搭建了思想桥梁,其倡导的共同体理念正获得越来越广泛的认同。

安恒信息董事长范渊从实践角度解读这一理念:开放的技术生态、包容的治理框架、普惠的发展成果,共同构成数字时代的生存法则。在算法跨国界、数据秒级流转的今天,规则与信任的建立无法依赖技术本身,而需要全球协作。与会者普遍认为,面对智能化浪潮,国际社会唯有深化共识、携手治理,才能让数字红利惠及全人类。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