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宁波象山县的航空试验场,一架蓝色六旋翼无人机腾空而起,伴随着引擎的轻鸣声完成360度自旋悬停、高清变焦拍摄等6项核心科目测试。这款名为“航鸢”的氢能无人机由航天氢能(上海)科技有限公司与浙江云朵航空科技集团联合研发,标志着我国首款八院体系内氢燃料电池动力无人机成功实现工程应用。
该机型搭载的氢电航空发动机凝聚多项技术创新。项目技术负责人宋永平透露,这款基于燃料电池技术的动力系统突破了传统动力形式局限,通过新型阴极闭式技术实现-30℃至50℃宽温域稳定运行,在5000米海拔仍可保持满功率输出。相较于同级别锂电池机型,其续航时间提升至5小时,单架次巡检覆盖范围达100公里海岸线,加氢过程仅需1-4分钟,极大提升了作业效率。
在安全性能方面,研发团队采用"氢电双防+联动护险"的耦合安全设计,构建起双重防护体系。燃料电池工作过程中仅产生水蒸气,实现零污染排放,为低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清洁动力解决方案。毫秒级故障响应机制则确保无人机在复杂环境下仍能保持稳定飞行。
实际应用场景中,该机型已展现出显著优势。在象山县925公里海岸线安防体系中,单架次可覆盖近1/9区域,构建起全天候空中监控网络。相较于传统人力巡查,安防响应速度提升3倍,人力成本降低60%。针对50余个偏远海岛的物资运输需求,其运输效率较船运提升10倍,成功开辟"空中生命通道"。
航天氢能项目负责人祖文强特别强调,此次首飞验证的燃料电池系统实现100%国产化,关键技术自主可控。这标志着我国在低空经济领域突破国外技术封锁,形成从微型到大型飞行器的全谱系氢燃料电池解决方案。目前研发团队正推进500W-200kW功率等级产品开发,未来将覆盖更多机型需求。
随着低空经济成为全球产业竞争新赛道,氢能动力正逐步确立其核心地位。此次技术突破不仅验证了多旋翼平台应用可行性,更为后续规模化生产奠定基础。航天氢能计划通过区域深耕与产业协同,加速构建氢能航空生态体系,推动清洁动力在低空领域的广泛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