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州相城举办的ABEC 2025丨第12届中国(苏州)电池新能源产业国际高峰论坛上,重庆太蓝新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TO高翔提出,固态电池技术将成为破解动力电池行业“性能、成本、安全”不可能三角的关键。他强调,安全是固态电池研发的首要目标,而太蓝新能源通过技术创新正在重塑这一领域的竞争格局。
论坛以“求新应变 重塑价值——中国电池新能源产业大洗牌周期下的定力与韧性”为主题,吸引了全球500余位产业链代表参与。高翔在《创新竞速—固态电池的差异化发展路径与实践挑战》主题演讲中指出,传统液态电池在安全性能上存在明显短板,而固态电池通过材料与工艺创新,正在突破这一瓶颈。
太蓝新能源自主研发的ISFD技术体系成为核心突破点。该技术通过高导锂氧聚复合材料与界面柔性层材料的材料创新,结合原位亚微米工业制膜与界面柔化工艺,有效解决了固-固界面接触不良导致的内阻增大问题。实验数据显示,采用该技术的半固态电池在挤压测试中变形量超过60%仍保持稳定,是国标要求的3倍;过充测试中承受19V电压仅发生形变,远超液态电池6.3V即起火的临界值。
在安全性能跃升的基础上,太蓝新能源提出“减材制造”理念,通过4-3-2-1技术路线逐步去除隔膜、电解液、负极等传统组件。高翔现场展示的测试视频显示,无隔膜半固态电池在200℃高温环境中持续30分钟未发生起火,而同等条件下液态电池在150℃时即爆炸。这项突破使得电池安全指标实现跨越式提升。
针对多元化应用场景,太蓝新能源推出“Safe+”解决方案矩阵:面向低空经济领域,开发出支持10C高倍率放电的eVTOL专用电池;机器人应用场景中,500Wh/kg能量密度的全固态电池实现技术突破;在-35℃极寒环境下,超低温电池保持85%容量;储能市场则推出12000次循环的长寿命产品,可支撑系统运行20年。
高翔特别强调,安全性能的提升并未牺牲经济性。ISFD技术兼容半固态与全固态生产工艺,支持大规模量产。通过材料体系优化与制造工艺革新,太蓝新能源在实现电池本质安全的同时,有效解决了行业普遍面临的里程焦虑与成本控制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