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清华大学十年攻关打造浮游生物成像仪:多项指标领先,破解水下监测世界难题

   时间:2025-11-13 10:23:33 来源:互联网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日,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科研团队传来捷报,由蔡中华研究员与程雪岷副研究员领衔的跨学科团队,经过十年技术攻坚,成功研制出全球领先的浮游生物成像仪"PlanktonScope"。该设备将光学工程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为水下微米级生物监测提供了革命性解决方案。

这款被业界誉为"水下透视眼"的监测系统,在核心性能指标上实现全面突破。相比国际同类产品,其识别效率提升40倍,可精准捕捉直径仅20微米的浮游生物,相当于头发丝直径的十分之一。在浑浊水体适应性方面,设备可在浊度超过竞品20倍的环境中稳定工作,单次观测样本量提升30倍,开创了高浊度水域原位监测的先河。

研发历程堪称十年磨一剑。团队自2011年启动技术预研,依托清华大学工科底蕴与深圳国际研究生院交叉学科优势,联合海洋生态学、精密制造等领域专家,历经样机研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立项、商用化改造等关键节点。2017年首台样机问世后,经过四年持续优化,于2021年实现批量生产。

设备已形成完整产品矩阵,包含定点观测、浮标搭载、水渠监测、船载移动、拖曳式等五大系列,可适配不同水域的监测需求。在大亚湾海域的实际应用中,该设备成功追踪到尖笔帽螺的暴发过程,精准绘制其时空分布图谱;在淡水水库监测中,提前预警藻华风险和异味物质产生,展现出强大的环境预警能力。

技术突破背后是多重创新支撑。研发团队独创的光学自适应系统,可实时调整成像参数以适应不同水质;深度学习算法经过百万级样本训练,实现20微米级生物的秒级识别;模块化设计使设备具备即插即用特性,显著降低现场部署难度。目前该成果已获得30余项知识产权认证,经权威机构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这项突破性成果正在重塑全球浮游生物监测格局。设备不仅填补了高浊度水域监测的技术空白,更通过批量生产降低了应用成本。其20微米的识别精度,为研究海洋微食物环、评估水域生态健康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数据支撑,标志着我国在该领域从技术跟跑到并跑领跑的跨越。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