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宜宾:从动力电池“领跑者”到新型储能“新势力”的跨越之路

   时间:2025-11-13 23:32:42 来源:互联网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随着动力电池产业在全球范围内掀起热潮,四川宜宾正将目光投向更具潜力的新型储能领域,试图以此构建新的经济增长引擎。在近期举办的国际性新能源产业盛会上,宜宾凭借180个签约项目、861.3亿元投资总额的亮眼成绩,再次巩固了其作为动力电池重镇的地位,同时为新型储能产业的崛起埋下伏笔。

这场聚焦绿色能源的产业盛会,签约项目覆盖动力电池、新型储能、光伏及智能网联汽车等多个前沿领域。其中,新型储能作为新兴战略赛道,成为与会专家和企业负责人热议的焦点。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理事长董扬在专题会议上直言,储能技术的突破将比电动汽车更深刻地改变能源格局,其核心价值在于解决电能时空错配的难题。

协鑫集团创始人朱共山在接受采访时给出更具冲击力的预测:未来储能电池市场容量将达到动力电池的50%,且呈现指数级增长态势。这一判断与宜宾的产业规划不谋而合——这座长江畔的城市正从动力电池向晶硅光伏、新型储能等领域延伸产业链,目标到2030年实现动力电池年产量400GWh、全产业链产值3000亿元的跨越。

数据印证着宜宾的产业实力:2023年至2024年,当地动力电池产业产值连续两年突破千亿元,成为继白酒之后的第二个支柱产业。目前,宜宾已集聚120余个上下游项目,形成从原材料到电池回收的完整闭环,规划产能300GWh中已有210GWh建成投产。2025年前三季度,该产业产值达860.7亿元,同比增长14.6%,动力电池产量占全国16%以上,意味着全球每10块动力电池就有1块产自宜宾。

产业生态的拓展成为新的竞争焦点。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在开幕式上强调,要通过多元化场景构建融合发展新生态。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提出“全域增量时代”概念,主张将动力电池应用从电动汽车扩展至商用车、船舶、航空等领域,推动能源系统全面升级。这种思路在宜宾得到实践,当地正探索人工智能、车电分离等新技术与动力电池产业的深度融合。

新型储能领域的爆发式增长更为引人注目。截至2025年9月,中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突破1亿千瓦,较“十三五”末增长超30倍,占全球总量的40%以上。中国华电集团董事长江毅指出,长时储能、构网型储能等技术研发将成为行业突破口。朱共山进一步阐释,未来储能电池需向长寿命方向发展,25年至30年的使用周期将成为标配。

学术界与产业界的共识在宜宾转化为实际行动。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王振波预测,到2030年新型储能累计规模将达291.2GW,2025年至2030年复合增长率达24.5%。宜宾市经济合作部门负责人透露,当地已围绕系统集成和能源电子两大方向,引进26个新型储能项目,协议投资额106亿元,形成以中国中车、中国能建为龙头的产业集群。

在应用场景构建方面,宜宾发布44个新能源项目机会清单,总投资52.11亿元,其中新型储能类项目13个、投资29.41亿元,涵盖源网荷储一体化、充换电基础设施等多个领域。这种“链式聚合、生态耦合”的发展模式,正推动宜宾向国内一流新型储能产业集群的目标迈进——2025年产值突破60亿元,2027年跃升至300亿元。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