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4.99万元价格切入汽车服务市场后,京东近期在多个新业务领域交出成绩单。财报显示,其三季度收入达2991亿元,同比增长14.9%,其中新业务收入同比激增214%至155.9亿元,环比增幅达12.6%。这一增长背后,是京东自今年2月宣布进军外卖市场以来,持续拓展至即时零售、酒旅、线下折扣超市、医美等领域的战略布局。
在即时零售赛道,京东通过"七鲜小厨"模式重构外卖生态。该模式由京东承担门店运营、原材料采购、物流配送等全链条环节,与餐饮品牌共享销售分成。这种"重资产"模式虽增加前期投入,但依托京东供应链直连金龙鱼、正大等品牌商,配合冷链物流与自有骑手网络,将单份餐食价格控制在10-20元区间。财报显示,该业务已带动周边三公里内品质餐厅订单量增长超12%,形成餐饮生态协同效应。
汽车服务领域,京东选择"不造车"的轻资产路径。通过整合近7亿用户消费数据,精准捕捉下沉市场"高性价比代步"需求,为新能源车企提供定制化开发方案。从营销推广到上牌保险的全流程服务,帮助车企降低渠道成本的同时,京东也借此切入汽车产业价值链。这种模式已显现成效,合作车企在双11期间日均订单量较上线首月激增13倍。
酒旅业务在双11期间迎来爆发式增长,酒店订单同比上涨近8倍,机票订单增长超6倍。这种跨领域扩张的底气,源于京东二十年构建的超级供应链体系。覆盖全国的仓配网络、直达厂商的采购渠道与数字化管理能力,使京东能将核心资源快速复用于新场景。例如外卖业务沉淀的供应链能力,直接转化为汽车服务的渠道优势,形成"能力溢出-场景拓展-价值反哺"的闭环。
用户规模突破成为新业务最直观的成果。截至10月,京东年度活跃用户数达7亿,创历史新高。高管在业绩会上透露,外卖业务带来的新用户转化率逐月提升,首批用户向其他业务的转化率已接近50%。这种协同效应在财务数据中亦有体现:三季度服务收入同比增长30.8%,占比提升至24.4%,创近两年新高。
高投入仍是扩张期的显著特征。三季度营销开支同比上涨110.5%至211亿元,主要用于新业务推广。但值得关注的是,外卖业务已实现环比投入收窄,单均损益表现改善。这表明京东在规模扩张的同时,开始优化财务模型,探索可持续盈利路径。例如七鲜小厨通过规模效应摊薄成本,汽车服务依托产业整合提升毛利,这些尝试为新业务商业化提供可能。
面对蓝海市场的无限可能,京东正建立动态筛选机制。从外卖到汽车,从酒旅到医美,哪些业务能成长为支柱型板块,哪些仅作为战略试水,需要持续验证。但可以确定的是,新业务积累的用户心智与能力沉淀已产生长期价值。通过"品质外卖"树立的品牌形象,在汽车领域引发的产业关注,都在强化京东的多维叙事能力。这种能力迁移,或许比短期财务数据更能定义企业的未来竞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