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从辉煌到落幕:索尼手机退出中国,本土化缺失与时代错位之殇

   时间:2025-11-17 19:02:16 来源:互联网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索尼手机悄然退出中国市场,这一消息引发了广泛关注。2025年11月6日,索尼Xperia官方微信公众号停止运营,页面显示服务已终止。而在今年8月,索尼官网域名也停止使用,尽管官网仍保留部分机型展示,但已无法跳转至商品详情页面。

索尼手机在中国市场的衰落并非一朝一夕。回顾其发展历程,索尼爱立信时代曾是品牌的高光时刻。2005年至2010年间,凭借K750i的高像素拍照和W800、W995的Walkman音效,索尼爱立信深受年轻消费者喜爱。C905的800万像素影像技术更是奠定了其在非智能手机领域的领先地位。

进入智能手机时代,索尼Xperia初期表现尚可。2011年,其出货量仍能跻身中国市场前五。Xperia Arc凭借独特的透明腰线设计吸引了不少用户。随后推出的Z系列旗舰机型,以工业设计、三防特性和影像技术为卖点,再次赢得部分发烧友的青睐。然而,随着华为、vivo等本土品牌崛起,索尼的高定价策略逐渐失去竞争力,市场份额开始下滑。

2016年至2018年成为中国手机市场的转折点。华为与徕卡合作、OPPO和vivo定位明确、小米6发布等事件,标志着本土品牌全面崛起。此时,索尼虽推出XZ Premium等堆料旗舰,但高昂售价和原生系统体验难以适应中国市场。Xperia逐渐沦为小众品牌,用户群体日益萎缩。

索尼手机的困境,核心在于本土化能力不足。其Xperia UI虽保留原生安卓的简洁风格,但与中国主流生态脱节。NFC交通卡、本地云服务、权限系统、微信视频优化等功能均存在缺陷。尽管索尼曾与魅族合作改进部分体验,但效果有限。定价近万元的手机,在影像、性能和本地服务上均无突出优势,市场表现可想而知。

数据印证了索尼手机的边缘化。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数据显示,近五年索尼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几乎可以忽略不计;IDC报告也显示,2023年索尼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份额不足0.1%。若索尼早十年调整策略,或许能体面退出,而非如今这般黯然离场。

索尼曾试图通过“One索尼”战略整合资源,提升手机竞争力。2012年,时任总裁平井一夫提出该战略,旨在打通音乐、游戏、电影等业务优势。2013年推出的Xperia Z1集成了影像、显示和半导体部门的技术,但市场反响平平。不仅在中国,索尼手机在全球市场也节节败退。在日本被iPhone压制,在欧洲份额低于2%,在北美几乎被边缘化。

进入AI手机时代,索尼的劣势进一步放大。国产旗舰通过系统级AI优化拍照、整理内容和增强搜索体验,而索尼尚未明确相关规划。相比之下,苹果虽未在中国大规模部署AI,但凭借完整的生态、稳定的iOS体验和深度本土化投入,仍占据市场高地。索尼手机在系统体验上的缺失,成为其败走中国的关键原因。

索尼手机退出中国后,全球市场前景也不乐观。近五年,Xperia全球市场份额徘徊在0.2%至0.3%,多数国家无法进入前十。对索尼而言,手机业务已非盈利重点,更像技术验证平台。其移动图像传感器业务占据全球50%以上份额,1英寸大底、可变焦潜望镜等技术常先在Xperia上试水。

然而,索尼与vivo、OPPO、小米等中国品牌的合作日益紧密,LYT900等传感器均由中国品牌首发。若影像部门不再依赖手机作为验证平台,Xperia的存亡将面临更大挑战。索尼是否会彻底放弃手机业务,仍需时间验证。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