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京东,正以令人瞩目的速度拓展业务版图。从涉足外卖领域到开设七鲜小厨房,再到与宁德时代合作造车,这家电商巨头的一系列跨界动作引发了市场广泛关注。面对外界关于战略聚焦度的质疑,京东用实际行动和财务数据给出了有力回应——其核心战略始终围绕"超级供应链"展开。
最新发布的第三季度财报显示,京东集团实现营业收入2991亿元,同比增长14.9%,超出市场预期。核心零售业务保持强劲增长态势:日用百货品类收入同比增长18.8%,增速达到行业平均水平的4倍;商超品类连续七个季度实现双位数增长;服装鞋帽品类增速是行业平均水平的8倍。定制新品数量较去年增长5倍,京东超市包销定制产品突破1万种,成交额同比增长超80%。即便在外界质疑的新业务领域,京东也交出了亮眼成绩单——在补贴力度减弱的情况下,三季度新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14%,环比二季度增速进一步加快。
支撑京东业务扩张的底层逻辑,是其独创的"超级供应链"模式。与传统供应链的局部优化不同,京东的供应链体系深入产业全链条,覆盖从创意设计到售后服务的"十节甘蔗"各个环节。这种全链路赋能模式在家电、时尚美妆、外卖等不同领域均取得显著成效。以家电行业为例,京东与格力联合开发的"AI节能王子Pro"空调,通过精准捕捉用户需求,集成动态节能、舒适送风等技术,上市首年即售出13万套,推动格力在京东平台的年销售额有望突破200亿元。
在时尚美妆领域,京东针对行业高退货率痛点,推出"逆向复原"解决方案。通过建立专业的质检和翻新体系,将退货商品重新包装上市,日均处理能力达3万件,商品再售率80%,有效缩短了商品周转周期。这一创新模式助力京东在"11.11"期间取得服饰行业销售额增速第一的成绩,同比增速达27%。
新兴的外卖业务同样践行供应链创新理念。京东外卖主打品质路线,避免陷入价格战泥潭;七鲜小厨通过"新鲜现炒""食材透明"等特色,单量持续增长,并带动周边三公里内品质餐厅订单量增长超过12%。这种差异化竞争策略使京东新业务板块在三季度实现爆发式增长。
技术投入是京东供应链升级的重要驱动力。截至三季度,京东供应链基础设施资产规模达1743亿元,2017年以来的技术研发投入累计近1600亿元。AI技术已全面渗透供应链各个环节:JoyAI大模型服务超过300万商家,应用于1800多个场景;数字人直播平台成本仅为真人主播的十分之一,带货效果超越80%真人主播;智能客服累计处理咨询超13亿次,用户满意度达80%以上。在物流领域,京东计划未来五年部署300万台机器人、100万台无人车和1万架无人机,北京分拣中心已实现90%工序自动化,全球首个全无人配送站将于明年四月落地。
这种深度融入产业的技术赋能模式,正在创造显著的经济和社会价值。在服装行业,京东通过数据洞察、C2M反向定制等工具,帮助品牌建立标准化新品打造流程。2025年9月的新品营销活动中,参与品牌整体销售额环比增长近两倍,多个品牌实现数十倍增长。这种价值共创模式不仅提升了商家竞争力,也为平台培育了新的增长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