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太空数据中心成新赛道:马斯克领跑,谷歌布局,中国公司也已入局探索

   时间:2025-11-19 02:54:48 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马斯克近日在社交平台X上透露,随着星舰技术的成熟,大规模部署太阳能驱动的人工智能卫星已成为可能。他强调,这是目前唯一具备每年部署1太瓦(1TW)人工智能算力潜力的方案。此前,谷歌曾宣布计划在2029年前使用核能支持部分AI运营,马斯克的表态被视为对这一构想的直接回应。他进一步指出,SpaceX计划通过升级Starlink V3卫星,搭载高速激光链路,在太空构建数据中心网络。

电力供应紧张正成为全球AI数据中心扩张的主要障碍。咨询机构富事高咨询预测,美国数据中心的能源需求将在2027年前增长近一倍,现有电网容量已难以满足大型项目的接入需求。在此背景下,将数据中心迁移至太空的设想逐渐获得科技行业关注。这种方案不仅能突破地球能源限制,还可利用太空环境实现更高效的冷却与能源获取。

美国初创公司StarCloud于11月2日完成重要技术验证,其发射的试验卫星搭载英伟达H100芯片与谷歌Gemini大模型,重量仅60公斤,却能提供比现有太空运算设施高100倍的GPU算力。该公司计划未来建设一座5吉瓦规模的轨道数据中心,配备超大型太阳能板与冷却系统,卫星宽度与长度均达4公里。联合创始人菲利普·约翰斯顿表示,太空数据中心无需依赖水资源冷却,也不需要备用电池,其全生命周期碳排放仅为地面设施的十分之一,主要成本集中在发射环节。

谷歌同步推进的“捕日者”项目则提出更激进的技术路线。该项目计划将张量处理单元(TPU)搭载于配备太阳能电池板的卫星上,利用太空持续光照条件实现发电效率提升八倍。谷歌正与Planet公司合作,计划在2027年前发射多颗原型卫星进行硬件测试。若项目落地,这将成为全球首座商业化太空数据中心。

中国在该领域同样取得突破性进展。2025年5月,国星宇航与之江实验室联合发射的全球首个太空计算卫星星座成功入轨。该星座包含12颗计算卫星,搭载80亿参数的天基模型,可实现卫星数据在轨处理与推理,支持L0-L4级卫星数据实时分析。星座还具备异轨卫星激光接入与天文观测能力,标志着中国在太空计算领域迈出关键一步。

行业分析指出,商业航天与AI计算的融合正在催生新的产业赛道。美国已部署超过1.4万颗星链卫星,在俄乌冲突中展现战略价值。有市场观点认为,中国未来两年将加速卫星发射计划,商业航天有望成为继AI芯片之后的下一个投资热点。某券商会议纪要显示,若错过今年AI硬件行情,明年商业航天领域或迎来爆发式增长。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